三
满族鸟崇拜观念从其产生至近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具有广泛意蕴,业已渗透到文学艺术、衣食生活、装饰、游艺活动等民俗文化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鸟文化丛。鸟图案、雕像,不仅作为萨满教的象征文化,在萨满神服、神帽、神鼓、神杖、面具、神偶等一系列神具上,有着丰富的反映,而且,在众多的民俗事象中,亦有广泛的遗留。原苏联学者托尔马切夫在《白城
遗址》中记载,在白城
遗址中出土的遗物中,就有“一面磨光、另一面饰有两只小鸟的浮雕像。”在满族先世女真人征伐兴师的战旗上,也绘有鹰隼等绣像。满族服饰的装饰图案、窗花、妇女佩饰,也多以鸟图案为主题。1955年,原苏联学者在乌苏里江沿岸的金代土城
遗址中,还发掘出带有鸟图案的砖瓦。
以鸟羽、鸟骨作饰物,在满族婚礼装饰和妇女装饰中,也很普遍。满族先世素以鸟羽为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和装饰的风习,自肃慎至民国,沿袭不衰。史载:“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改礼聘之”。[①e]黑水mò@②hé@③人“俗编发,缀野猪牙,插雉尾为冠饰。”[②e]民国年间,宁安、吉林等地满族人家结婚,新娘要穿用野鸡彩翎织出的披肩,花式多样,美观大方,视为贵重物品,新婚后即收藏起来,正月拜年或年节才肯穿上。满族人结婚,也有新妇插羽花的习俗。
女真少女则多佩鸟颈骨镂花的骨状五色串珠,琅锵悦耳,并为避邪灵物。[③e]鸟羽制品,成为满族先世的必备生活用品,并入贡中原王朝,据满族长篇说部《东海沉冤录》记载:东海女真人向喜用鸟羽制品,如穿羽袍、戴羽帽、披羽斗篷、编羽帐、铺羽席、用羽伞,更有“富者以雕翎盖屋。”鸟羽制品华美精致,简易实用,成为满族一些部族的重要生活品。总之,鸟类对于人类有着多种用途,它们给人类以诸多恩惠,有益于人,有助于人,成为北方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这正是鸟崇拜观念历久而不衰的真谛。
(郭淑云 吉林省民族研究所)
注释:
①a《吉林通志》卷27《舆地志》15“风俗”条,《长白丛书》本上册第473页,吉林文史出版社。
②a《吉林通志》卷27《舆地志》15“风俗”条,《长白丛书》本上册第473页,吉林文史出版社。
①b(俄)A·奥克拉德尼科夫《西伯利亚的古代文化》,(日)加藤九祚·加藤晋平译,昭和49年东京讲谈社出版。
②b(俄)A·奥克拉德尼科夫《西伯利亚的古代文化》,(日)加藤九祚·加藤晋平译,昭和49年东京讲谈社出版。
③b“天宫大战”:满族创世神话。详见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245页。
④b“天宫大战”:满族创世神话。详见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245页。
①c参见崔奎《哈萨克族的习俗与萨满教》、《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第32页。
②c《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行,第2页。
③c引自黑龙江省吴氏祖传包衣萨满遗训汇辑《吴氏我车库祭谱》,吴纪贤等辑成。
①d富育光译自吉林省九台市《满族尼玛察氏(杨姓)萨满神谕》。
②d《吉林汇征》,中国民国3年版。
①e《晋书》卷97《四夷传·肃慎》,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②e《新唐书》卷290《黑水mò@②hé@③传》,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e富育光《满族佩饰古俗考源》,《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4期。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木加类
@②原字为革加末
@③原字为革加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