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文化

满族文化

满族戏——“朱春”初探

2013-10-01 09:06 剧作家 隋兵 2080
“朱春”是满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融汇了民歌、说唱文学、“倒喇”(歌舞渔唱)和百戏散曲等诸种表演艺术的精华为一体的民间戏曲表演艺术。“朱春”是满语,是戏剧之意。关于满族戏——“朱春”的...

满族戏——“朱春”初探

隋兵


  “朱春”是满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融汇了民歌、说唱文学、“倒喇”(歌舞 渔唱)和百戏散曲等诸种表演艺术的精华为一体的民间戏曲表演艺术。“朱春”是满语 ,是戏剧之意。

  满族戏——“朱春”源流探索

  关于满族戏——“朱春”的源流,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在金代就有了 满族戏——“朱春”的形式出现。它是在女真的“倒喇”、“臻蓬蓬歌”和“莽式舞”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朱春”。第二种说法认为,是努尔哈赤当了皇帝之后,在皇宫举 行庆功封赏活动,请来萨满祭祀祖先和神灵,又请来民间的“朱春赛”到皇宫来演“朱 春”坐唱,由娱神到娱人,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为满族戏——“朱春”。第三种说法, 认为“朱春”是在满族说唱“德布达利”的基础上,吸收满族民歌“拉空吉”、“莽式 舞”和单鼓等艺术之长发展而成。这几种源流说法,虽然是口头传说,但它可以作为进 一步研究满族戏源流的参考。

  我们都知道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民间说唱艺术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早在 女真时就有八角鼓(说唱)。八角鼓原是满族早年在东北未入关之前,在射猎牧居时的一 种民间艺术,可看作是满族戏“朱春”的基因和源流。

  满族戏——“朱春”艺术特色

  满族戏——“朱春”的演出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大戏,一种为小戏。小戏包括“八角 鼓戏”、“倒喇”、“坐腔戏”和“下地戏”等形式。小戏人物少,只有两个演员,实 际就像现在二人转唱故事演人物。两个男演员一俊扮、一丑扮从两侧出场,边唱边舞, 以满族京语演唱。一般先唱《祭祀歌》,然后再唱有故事情节的戏。另一种大戏,人物 角色多。在《清代宫廷百戏图》中记载的“朱赤温”《济尔图勃格达汗》一剧中的人物 ,有十多个人。至于用满语演唱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剧中人物众多,也都有了生 、旦、净、末、丑等类似京梆戏曲中的行当。据看过满族戏的人回忆,“朱春”的道白 和演唱多用满语,少数移植的汉族剧目用普通话演出,但都用满州曲调来演唱。

  满族戏——“朱春”的剧目多为“朱春赛”口传心授,很少有口传珍本,也无满文抄 本。加之消亡年久,或人去艺亡等原因,“朱春”剧目被保留下来的很少。如《祭神歌 》、《目莲救母》、《黑妃》、《红罗女》等。所反映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祭神、 祭祀祖先的内容;二是反映满族历史上重大事件和战争中的传奇人物,歌颂他们的功德 和业绩;三是反映满族的神话、传说、故事题材;四是移植翻译汉族的戏曲和传奇故事 。以反映满族历史题材和爱情生活的作品为最多也最有特色。

  满族戏——“朱春”的表演,虽然没有像京剧那样严谨行当的分工和固定的表演程式 ,但要求“朱春赛”按剧中人物角色行当表演。生与旦多数担任剧中主要角色,净与末 为次要角色。丑是剧中活跃人物,它给人以生动活泼风趣滑稽之感。“朱春赛”也都是 男性演员,饰演剧中各种人物,据史料记载,满族戏——“朱春”很讲究唱功和做派, 唱词吐字清楚,唱腔优美动听,注重以情感人。演员表演十分认真,装龙像龙,装虎像 虎。剧中穿插的舞蹈颇具满族风格特色。特别是演丑角的演员,最注重即兴表演,利用 “插科打诨”,使“朱春”演出增添许多妙趣。这种喜剧风格受到满族人民的格外喜爱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  朱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