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李德山: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2)

2013-10-01 09:48 东北师大学报 李德山 3101
东北古民族与中华民族重要源头之一的东夷族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一直是中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风谷习惯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
  两宋及其以后,记载东北古民族的文献仍与前代相同,继续冠以东夷之称。如乐史《太平寰宇记·平洲》云:“后汉末,公孙度自号平洲牧,擅据。及子康,康子渊,俱得辽东之地,东夷九种皆伏焉。”其《东夷总叙》又云:“东夷之地,自朐山而东,其北则乐浪、朝鲜、辽东、其南则越门、晋安之东,皆其域也。昔周武王封殷太师箕子于朝鲜,而辽东则战国时燕地,而带方、真番、玄菟皆汉之郡,后皆为东夷之地矣。” 
  明《国朝文类》卷十四载郝经《立政议》曰:“金源氏起东北小夷,部曲数百人,渡鸭绿,取黄龙,便建号位。”这一时期专门研究和考证东北古民族的著作,一般也多以东夷为名。如马文升的《抚安东夷记》,苕上愚公的《东夷考略》,张鼐的《辽夷略》,程开祜的《东夷奴儿哈赤考》等等。清朝虽为东北的满族所创建,但也并不讳言东夷之名。《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十一年癸丑夏四月己卯条即载有雍正帝语曰:“我满洲居东海之滨,若言东夷之人则可。” 

  古代学者在为史籍作注时,凡遇东北古民族,一般也皆以东夷或东北夷相称。如《国语·晋语》:“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韦昭注:“鲜卑,东夷国。”《逸周书·王会篇》:“成周之会,……秽人前儿。”孔晁注:“秽,韩秽,东夷别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欲招南夷,朝夜郎,……略秽州。”《索引》:“如淳曰:(秽),东夷也。”《史记·朝鲜列传》:“真番、临屯皆来服属。”《索引》:“东夷小国,后以为郡。”《史记·五帝本纪》:“北山戎、发、息慎。”《集解》:“郑玄曰: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 

  关于东北夷,正如唐颜师古于《急就篇》注中所言,就是“东北之夷也”,是东夷的一部分迁徙到东北地区后的名称。 

  古代文献中涉及东北古民族的著作当然不限于以上所举,但就这些有代表性的著作看,中国历代的学者从来就没有把东夷和东北古民族看作是毫无联系的两个集团。

  二

  从考古发掘材料上看,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分布于今山东、河南东部及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区的东夷考古学文化,依次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这是同一文化的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在东北地区,由东北古民族所创造的考古学文化,与东夷族系的考古学文化有着广泛的共性特征。尤其是与山东仅一水之隔的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地区。苏秉琦、殷玮璋先生曾指出:“假如把长岛的出土物与辽东半岛上旅顺郭家村和长海广鹿等地的出土物加以比较,却可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9)刘俊勇先生亦说:“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往来必然很密切,影响必然很深。最迟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就开始了确信无疑的文化交流。”(10)那么,两者的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体现在石器的制造上。

  辽东半岛上考古发掘的石器形制,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很多的共性。比如在平面上以直刃、斜刃为主;横断面上以长方形、方形为主;纵剖面则多为单刃和陡双刃。“这些成了山东、辽东半岛石斧、石锛共同的特征。北到铁岭铁帽山,东到鸭绿江畔的桓仁,西到新民的沙岗,都与山东半岛的石器类型相似,因而也都反映了山东龙山文化的某些因素。”(11)

  2.蛋壳黑陶等的相似。

  众所周知,蛋壳黑陶以及鬲、鬶、豆等器形是山东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帜之一。这些在东北地区亦多有存在。族大地区郭家村上层遗址有镂孔豆、带把杯、环足器、环梁器盖等山东龙山文化中的某些器类。族大地区小珠山中层和郭家村下层遗址,又有大汶口文化早期和中期的某些器类,例如三足觚形器、盆形鼎、实足鬶、熤等(12)。又如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北票丰下第五层出土的陶器,具有浓厚的山东龙山文化风格,磨光泥质黑陶占很大的比重,而某些罐、豆的器形基本相同,一些盆、壶、鼎等也都有明显的山东龙山文化特征。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东北  民族  源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