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李德山: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3)

2013-10-01 09:48 东北师大学报 李德山 3126
东北古民族与中华民族重要源头之一的东夷族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一直是中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风谷习惯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
  3.大汶口、山东龙山文化等的器物造形以拟鸟形为最突出。

  此类器物,东北地区亦习见。如小河沿文化昭乌达盟石棚山遗址出土的鸟型壶,短尾斜背,昂首张嘴,似小鸟嗷嗷待哺。红山文化朝阳八宝庙遗址出土的鸭形壶,圆胸翘尾,怡然自得,似鸭游水。新乐文化新乐下层遗址出土的一枝木杖,全杖细长扁平,柄部浮雕成鸟首的形状。密山新开流遗址的鹰头骨雕,利目锐喙,神态极为矫健。另外,属红山文化的东山嘴遗址、福兴遗址及胡头沟遗址等,都有数量很多的玉鸟出土,以致于有学者推测这些玉鸟“也许是与玉龙同为被崇拜的动物偶象之一”(13)。

  4.体现在彩陶的风格上。

  东北地区出土的彩陶,与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彩陶在风格上极为相近。例如,红山彩陶具有与大汶口文化相似的勾叶圆点纹。红山文化阜新胡头沟,喀左东山嘴、凌源三官甸子等遗址,其弧形三角双勾涡纹彩绘,与江苏东湖城钓鱼台和山东蓬莱紫荆山下层基本一致。小河沿文化中,发现了极富特色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八角星彩绘图案。在旅大小珠山中层的彩陶花纹中,圆点勾连花纹是大汶口彩陶的主题花纹之一。 

  5.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普遍出现精美的制骨、制玉工艺,出土有玦、环、璜、琮、璧等礼器及大量的装饰品。

  这些,东北地区也有大量的发现。红山文化即以精美的制玉工艺闻名于世,其出土玉雕的重要遗址,计有胡头沟、东山嘴、三官甸子、建平牛河梁、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等地。造形题材,以动物类的龙、鸟、龟、鱼最为引人注目;此外便是玉环、玉璜、玉璧、玉坠、玉棒、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等礼器。

  以上我们仅就东北各地与东夷之间有关考古学文化上的一致性举出一部分较为明显的事例。正是因为如此,考古学者们在总结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体系时,将东北地区以辽东半岛为中心的考古学文化归入东夷文化系统,也即大汶口─青莲岗文化系统中,在具体类型上,属于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指出:“大汶口─青莲岗文化系统是沿着东北─东─东南─南方的绿色地带,多江河湖海、川泽低湿之地。两大文化系统(别一系统指半坡仰韶文化系统)的接触线是沿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接壤的冀南豫北地区,向北及东北至辽河上游的赤峰地区。”(14) 

  我们知道,考古学上的文化体系与民族学上的涵义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只要分属于一个共同的考古学文化体系,缔造了这一共同文化体系的氏族或民族,无论其相距多远,都有着相同的族源。东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既然与东夷的考古学文化同属于一个系统,那么,东北古民族与东夷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已经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了。

  三

  从风俗习惯方面看,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有着广泛的一致性。

  1.史前的东夷人,流行头骨人工变形的习俗。所谓头骨人工变形,俗称扁头,就是人为的使枕骨变扁。泰安大汶口墓地、曲阜西夏侯墓地、诸城呈子遗址、潍县鲁家口遗址、胶县三里遗址、邹县野店遗址及江苏大墩子遗址等地出土的人骨中都有发现。此为东夷特有的习俗(15)。 

  东北地区的古民族亦广泛流行此俗。80年代初,吉林省发现一批较为完整的人类化石,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其中一具头骨“为典型的人工变形头骨”(16)。史籍中对此也多有记载。如《后汉书·东夷传》谓辰韩人“儿生欲令头匾,押之以石。” 

  明清时期,此俗尤盛,又被称作“睡扁头,以后脑扁平为美观。(17)《满洲源流考》卷着载清高宗语曰:“夫儿初坠地,岂堪以石押头,其说甚悖于理。国朝旧俗,儿生数日,置卧具,令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斯乃习而自然,无足为异。辰韩或亦类是。范尉宗不得其故,曲为之解,甚矣其妄也。”这里不仅说出扁头的原因,还纠正了前人记载的偏差。 

  直到本世纪初,东北地区的许多民族,如满、赫哲、蒙古、鄂伦春等族仍保留此俗,甚至对这一地区的汉族亦有重要的影响。正如凌纯声先生所言:“在亚洲东北许多民族中,婴儿生下来就睡摇车,所以成人的后头扁平。”(18) 

  2.东夷人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礼”。《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的“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即可为证。夷礼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以蹲踞为恭敬(19)。由于族系不同的缘故,华夏民族视蹲踞为无礼的表示。《论语·宪问》有“原壤夷俟”句,皇疏:“夷,踞也。”朱熹集注:“夷,蹲居也。”此句话的意思是说:原壤像东夷人那样蹲在地上以待孔子。因其用夷礼,从而引起了孔夫子的不悦。另外,《贾子·等齐篇》有“织履蹲夷”的记载,《白虎通义?礼乐篇》亦曰:“夷者,(蹲)夷无礼义。”由此可见,族系有别,礼仪亦殊。秦汉时期,随着山东诸地东夷民族的被同化,蹲踞礼在我国内地亦不复存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东北  民族  源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