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诗《进柳条边》写于抚顺地区吗?(3)
2013-10-10 16:22 抚顺七千年 曹德全
4447
清乾隆皇帝一生到处游历巡视,所到之处几乎都有诗存世。他四次到水陵祭祖,路经抚顺、兴京等地,共写了近30首诗。这些诗虽算不得上乘之作。但对于研究抚顺的历史和文化,还足有一定价值的。

乾隆皇帝

明代辽东边墙图 九关台门
2、“九关台”不是泛言关、台之多,而是一个实在的地名。清“盛京边墙”(俗称老边),西自山海关以东之呜水堂起,经绥中、兴城、锦西、义县、阜新、黑山、新民、法库、开原、清原、新宾、本溪、风城到东港市两南之海滨止共975公里,老边上有十六个边门,其中在抚顺地区有二个边门,一个是英额边门,一个是兴京边门(又称旺清门)。而“九关台也是“十六边门”之一。其旧址在今义县西北15公里处的大凌河畔。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来盛京祭祖,不是从北京出发,而是从承德的“避暑山庄”出发的,乾隆皇帝由西向东行,过“九关台边门”,进入柳条边内,因有《过柳条边》之作,其中“九关台据柳条边”写的就是九关台边门的形势。
另外.乾隆在九月初七驻在噶布该时,曾发出一道上谕,免奉天明年地丁正项钱粮等项。据《清实录》载。该谕开头即说:“兹由热河取道九关台,四莅陪京,恭谒祖陵。”也证明乾隆皇帝是由九关台边门进入边内的,因此,可以肯定乾隆的《进柳条边》不是作于抚顺地区,而是作于过“九关台边门”之后。故将“九关台”解为“泛占关台之多”是错误的。
3、诗中“沛丰近矣意欣然”一句中的“沛丰”,乃借指清朝的发祥之地盛京、兴京是对的,但该句不是说作者已经到了所谓“沛丰”之地,而是说离自己祖宗发祥地已经不远了,心里感到非常高兴。这正是乾隆皇帝从边外过九关台边门进入边内时的心情反映,此句是不能作为该诗是写于抚顺地区的证明的。
总之,乾隆皇帝的《进柳条边》诗,不应该是在抚顺地区写的,而是在他路过位于今义县附近的九关台边门时写的,将它收入《诗中抚顺二千年》是马赫先生的一时疏忽,后来的同仁们也不要再引用该诗来描述抚顺境内的柳条边了。不知我的观点对否,权作个人对此问题的一点看法写出来,以求与同仁共勉。(文/曹德全 雅典配图)
注释:
[1]马赫辑注:《诗中抚顺二千年》279页,1985年抚顺市社科所历史室等编印;
[2]曹文奇主编:《清代启运诗词诠释》44页,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 下一页 |
该文章所属专题:曹德全专栏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标签:抚顺历史之谜
- 上一篇:赵广庆:单子列传
- 下一篇:《东三省政略》关于抚顺煤矿交涉问题的记述
相关文章
-
10-02曹德全:“满洲”之名源于何处?
-
10-02清原南山城山城始建于何时?
-
03-07村名“大泗水”中的“泗”字之谜
-
11-18“新宾堡”原来真的叫过“新兵堡”吗?
-
09-19明代的抚顺关应该在“关岭”还是在“关口”?
-
09-05你知道抚顺历史上的“大宝山”吗?
-
08-06辽代“贵德州”究竟设置于何时?
-
05-20新宾境内曾经有过高夷族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