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满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色(5)

2013-10-17 06:06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张佳生 2440
满族文化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满族文化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满族文化丰富繁荣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按照满族文化发展的轨迹摸索,就会发现满族所建筑的民族文化殿堂,具有那么动人的魅力,它的绚丽多彩正是它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不同色彩,因而也就使自身变得更加宏伟壮观。


  满族入关以后,汉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直接阅读和理解汉文书籍已无障碍,《四书》、《五经》和二十二史等书成为他们的常读典籍。他们除了经常术讲这些书外,还对此有诸多著述,如简仪亲王德沛著有《周易补注》、《易图解》,多隆阿著《易原》、《易蠡》,宝廷著有《尚书持平》,肫图著有《诗解正宗》,性德著有《礼记陈氏集说补正》等等,这些著述都能独抒己见。另外汉文《三国演义》、《左传》等书也都有满译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什坦在康熙初年即翻译了《清文孝经》,并得到康熙的同意在八旗中推广,另外如《朱子家训》、《列女传》等书也在满族中广泛流传。儒家“忠孝节义”的伦理观念深深影响了满族人民,在《八旗通志》的“忠列传”和“烈女传”中,便记载了大量的这方面的典型人物。

  在婚嫁方面满族的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以往的“乱伦”婚,入关后基本消失。学习汉族谱写家谱之后,同祖同宗相通的婚姻也不再出现。总之在满族入关之后,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满族的原有的一些优良的伦理道德观念,比如尊敬老人、注重友情、讲究信义、不欺弱小,以及仗义疏财、耻于偷窃等等,仍然保留了下来。这一切使满族的伦理道德比入关前有了很大进步。

  满族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完善上。满族在入关之前已经初步开展了对八旗子弟的教育,入关之后则立即开展了对八旗子弟的大规模教育活动,从顺治至雍正,各类八旗学校相继建立,除京城之外,不仅各地驻防八旗都有学校,即便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地也设立了学校,对培养八旗各种人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旗学校的种类繁多,皇子读书有上书房,宗室子弟有宗室学,觉罗子弟有觉罗学,八旗子弟有八旗官学、八旗义学,内务府子弟有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等等。满族兴办教育有自己的目的。皇太极曾说:“朕令诸贝勒大臣子弟读书,所以使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实有赖焉。”[①①]这个时候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目的主要在于“忠君亲上”。入关之后在北京建立都城,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要求培养大批高层次的满族人才,此时的教育目的有所变化,其核心内容为“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关于满族的教育思想,康熙在《御制训饬士子文》中说得很清楚:“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原委有序。尔诸生幼闻庭训,长立宫墙,朝夕诵读,宁无究心。必也躬修实践,砥砺廉隅;敬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究经考业,毋杀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骄盈之气。文章归于醇雅,毋事浮华,轫度式于规绳,严防荡轶……苟行止有亏,行业有亏,虽读书何益”,[①②]这段话中反映出的教育思想主要在于“先立品行”和“躬修实践”。

  从这种教育目的和教育思想出发,满族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与汉人的书院多有不同。对满族子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满文,一是汉文,一是骑射。学习满文的内容,一种是编写的满文教材,一种是满文圣谕,一种是翻译的汉文书籍。学习方法是除学习满语满文外,勤加翻译的练习。雍正二年(1724)曾谕令“设立官学,原欲清流兼优。精通翻译,以备部院衙门补用……将官学生内习满文者,教以书写本折字画;习文章者,讲论圣贤经传;习翻译者,熟翻《古文渊鉴》、《大学衍义》等书”[①③]。学习汉文的内容,除学习汉文的字划文义外,主要是经史一类的书籍。骑射则是八旗学校的必修课,同时还规定八旗人考取进士,首先考试骑射,合格者方可入场考试。以这种教育内容培养出来的八旗学生,一般都是满汉兼备和文武兼备的人才。

  教育的广泛开展,使满族整体的文化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在不算长的时间内达到了与汉族相近的水平,许多人成为满族乃至清代的知名文人。如帝王中的康熙、乾隆,既可称为政治家、军事家,也可称为文学家、艺术家;另外像清代满族名臣尹继善、往保、高斌、铁保、那彦成、英和等人都是进士出身。八旗学校还为庞大的国家机构培养了各种文职人员。清代官制,宗人府、理藩院、坛庙、陵寝、内务府、銮仪卫等处官职,皆用八旗之人。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等等机构,都专设一定数额的满、汉官职。如六部中的工部,设尚书满、汉各一人;营销司员外郎满五人、汉各一人;营缮司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营缮司主管满、汉各二人,蒙古一人;笔帖式满九十三人,蒙古二人,汉军一人……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中设官职的情况是:国子监祭酒满、汉各一人;司业满、汉、蒙古各一人;八旗官学满十六人,蒙古八人;笔帖式满四人,蒙古、汉军各二人,助教汉六人,学正汉四人。在地方官中,满官的数额也很大,这就需要人数众多的满族文化人材去充任,而八旗学校则承担了这种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随着满族文化人才的大量增加,满族入主中原后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清代的满族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且对满族政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  文化  形成  发展  特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