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方民族史研究的几个问题(2)
2013-10-17 06:13 黑龙江民族丛刊 赵永春
1210
北方的统一,无论是从经济、文化,还是民族融合、民族心理素质等方面看,都为全国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我国的国家没有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因此,北方民族的统一对全国的大统一及其巩固统一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二、关于北方民族文化发展序列及其继承问题
根据目前考古学和历中学、民族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北方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序列,早在旧石器、新石器、和夏、商、西周时期,北方民族文化即有庙后山人、金牛山人、翁牛特旗上窑古人类遗址、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新乐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等。之后,又有匈奴民族文化、东胡系民族文化、秽mò貊系民族文化、肃慎系民族文化,等等。
匈权族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威震北方,在融合北方各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匈奴文化。东汉时期,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东汉打败以后,一部分南下依附于汉朝,一部分留在当地与鲜卑人融合在一起,一部分西迁。此后,匈奴人除了在魏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个别政权以外,逐渐走向衰落,除了其中一支发展为突厥以外,大部分融入汉族之中。
东胡族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被匈奴冒顿打败以后,一支退保乌桓山,遂改称乌桓;一支退保鲜卑山,因名鲜卑。
乌桓族一度臣服于匈奴,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乌桓族附汉,逐步迁入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后来,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乌西结成联盟,史称“三郡乌桓”。三郡乌桓于207年被曹操打败,除了少部分加入鲜卑以外,大部分融入汉族之中。

鲜卑族从大鲜卑山出来,在东汉打败北匈奴以后,逐步占据原来匈奴控制地区。檀石槐继任为鲜卑族首领以后,统一鲜卑各部,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鲜卑各部大联盟。檀石槐死后,鲜卑族内部矛盾激化,逐渐分裂为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部鲜卑、拓跋鲜卑等。其中,慕容鲜卑势力发展较快,灭亡了段部鲜卑,打败了宇文鲜卑,在十六国时期曾经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政权,后裔除了融入汉族以外,还有一支发展为吐谷浑。拓跋鲜卑先后建立代、北魏等政权,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成为隋朝的前身。宇文鲜卑被慕容鲜卑打败以后,一部分退到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分裂为契丹和库莫奚,后来,契丹曾建立强大的辽政权。源于鲜卑族中的室韦,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分为许多部,其中,蒙兀室韦在12世纪以后发展为蒙古族,曾建立强大的元政权。元朝灭亡以后,又有蒙古族的北元政权,后来,蒙古族逐渐分裂为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到了清朝,蒙古族又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
先秦时期的肃慎族,在西汉时期改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时期改称靺鞨。隋唐时期的靺鞨分成许多部,其中,粟末靺鞨曾经建立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政权。黑水靺鞨在五代时期改称女真,受辽朝控制,辽朝将一部分女真人迁到辽河以南,后来称“熟女真”,留在长白山、黑龙江之地的女真人称“生女真”。后来,生女真建立了强大的金政权。金朝灭亡以后,进入中原地区的女真人逐渐与汉人融合到一起,留居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到了明朝末年,女真人又分裂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个部分,其中,建州女真势力发展迅速,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强大的清王朝,同时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满族民族共同体正式建立。清朝统治时期是满族发展中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清朝初期部分人名,赐号,爵位蒙古语意
- 下一篇:满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色
相关文章
-
10-01李德山: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
-
10-01“女真”与“满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
-
09-26满族鸟崇拜及其对北方民俗的影响
-
09-15满族的兴盛与民族的交融
-
03-30论女真统治者民族政策的演变
-
11-24绚丽多彩的东北民族
-
11-24湮灭在历史中的肃慎王国
-
11-22基层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非预期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