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日本人看到的英亲王阿济格(3)
2013-11-02 19:19 新浪博客 盛京关捷
3890
竹内藤右卫门一行,见皇帝难度大,但他们可以到亲王,这说明,顺治对他们的到来的高度重视。王爷可以随便见几外国人吗?当然不可以,这一定是经过皇帝同意了的。尤其是见到了摄政王多尔衮,这在1644年,就等于见到了皇上。
但从竹内藤右卫门的描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阿济格另外的性格秘码。这是和正史中一味地讲桀骜不驯_所不同的。
“有一次,在攻城时,城内请求投降,皇帝也答应了,可是巴图鲁王子不同意,进城还杀了很多人。这样的过错,使他被降职削官。他明白这是国家的法令,不管怎样,都应该认真遵守。象这样的做法,他没有意见。”
竹内藤右卫门是在多尔衮那里见到阿济格的,想来,这番话是阿济格亲口对他说的。一来,说明竹内藤右卫门和三位王爷没有太大的隔阂。二来说明阿济格胸无城府,即使对外国来宾也口无遮拦地谈自己的不光彩事。三来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阿济格的遵纪守法观念。“他明白这是国家的法令,不管怎样,都应该认真遵守。象这样的做法,他没有意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国家法律在这位野性十足的亲王心中的地位。看起来,至少在多尔衮活着的时候,他还是能够摆正自己和国家的基本位置的。他听弟弟的,因为这个弟弟让他折服。
然而,到了顺治七年,他又犯了湖涂,他性格中的核心因素“剽悍少谋”最终铸成了他的悲剧。
历史真是有趣的很,没有什么,偏偏给你补点什么。谁能料到,如此“剽悍少谋”的人,会有敦敏、敦诚两个后人呢,这是乾隆年间很少能与曹雪芹对话的两位大知识分子。是他们两兄弟,安慰了曹雪芹那颗沧桑的心。敦敏、敦诚两兄弟的诗风不似纳兰性德那样的绮丽,而是充满慷慨悲歌精神。我们有理由认为,是阿济格的英雄的血幻化成了作家身上的剑气。阿济格最后一点贡献,谁会想到是给了中国文学史呢?
附:
敦敏(雍正七年1729——?),字子明,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长子。约十六岁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七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二十八、九岁时曾协助、父亲在山海关管理税务,在锦州做税务官,不久即回北京长期闲居。三十七岁时才授右翼宗学副管,四十六岁升总管。五十四岁因病辞官。卒年不详,约在嘉庆元年之后,近七十岁。敦敏家族虽在乾隆朝恢复了皇室宗籍,但仍处于受排斥的地位。著有《懋斋诗钞》。
敦诚(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五十六年1791)字敬亭,号松堂,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敦敏之弟。五岁入家塾,十一岁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二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以宗人府笔帖式记名。二十四岁时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关管税务。二十六岁随父返回北京闲居。三十三岁补宗人府笔帖式,旋授太庙献爵。卒年五十八岁。他的诗风,较乃兄之平和,显得爽朗清洌。他与雪芹的友情,也显得更为亲切醇醲。他在宗室诗人中地位较高。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等。
3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东夷奴儿哈赤考
- 下一篇:走出戏说的迷雾看皇太极
相关文章
-
03-21阿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