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古代抚顺

谈谈(抚顺)贵德州经济文化风貌(2)

时间:2013/11/13 21:23:23   作者:穆鸿利 徐洁   来源:《满族经济与文化》   评论:0
内容摘要:辽金时期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而辽东地区又是东北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辽海地区在圣宗时期即已出现了“编民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繁荣景象。贵德州地处浑河畔辽东要冲,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农业经济基础。

大官屯窑址出土的黑釉大碗

                                        元代以前陶瓷

  随着农业的发展,贵德地区的手工业也有显著的发展,尤其是采煤业和陶瓷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自古以来,抚顺地区煤资源十分丰富,作为煤矿的采掘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发达于辽金时期,从抚顺煤矿历年出土的古钱可以看出大多为辽金两代通用的宋钱。1938年9月23日在辽代旧煤窑老虎台矿坑内出土84枚古钱,其中辽代通行的宋钱就有75枚,说明辽代在抚顺采煤的规模和人数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此外,辽代冶铁业和瓷窑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燃料,也大大刺激了煤炭的生产。据《近代中国实业通志》记载,抚顺煤矿“自辽、金以降,久为开采”。当时烧瓷、炼铁以及南京城内一般百姓,多以石炭为燃料,说明煤的需求量增大,刺激着生产的规模也在增大。

  辽代的矿冶业比较发达,其最早记载应从辽太祖开始。天显元年(926年)二月,阿保机平渤海,“得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30]。据考,铁利州(铁州),在东京道“东平县,本汉襄平县故地,产铁矿,置采炼者三百户,随赋贡纳。”[31]其他在辽阳西南六十里,从方位和里程看,即今鞍山,此为辽代重要冶铁基地,当时称手山(今称首山)。

  这里铁矿的最初冶炼者是契丹曷术部的奴隶。据《辽史·营卫志下》载:“曷术部,初取诸宫及横大族奴隶置曷术石烈,‘曷术’铁也,以冶于海滨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圣宗以蕃息置部。”[32]首山矿区是辽代初期承袭渤海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近世,日本人曾在首山发现过深达60英尺的辽代铁矿坑遗迹,说明当时的铁矿开采已经规模很大。[33]这样大规模的炼铁,其燃料没有贵德境内丰厚的煤炭资源是很难想象的。何况“贵德县本汉襄平县”,辽时同属东京道,两地并不遥远,在辽朝时成为采煤业和煤铁业基地,也并非偶然。


标签:德州 经济 文化 风貌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评论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交流群 QQ:60343630 辽ICP备2022000827号
本网法律顾问:抚顺绿茵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林波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