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松:关于东北民族源流的问题(4)
2013-11-25 20:30 《黑龙江民族丛刊》 蒋秀松
6388
东北地区既有丰富的考古文化类型,又有前后连贯的文献记载,这就是我们研究东北民族史的基本依据。根据考古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再参征文献记载,人们认为古代东北诸少数民族的起源,大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类型,就是较晚形成的民族,也主要来源于东北地区原有的族体。
我国各民族大都属于蒙古人种。蒙古大人种可分为北方蒙古人种、南方蒙古人种及与澳大利亚人种混杂而产生的波利尼西亚人种。其下又可分成北方蒙古种族类型集团、远东种族类型集团、北极种族类型集团、南亚种族类型集团及波利尼西亚人种的一支。我国东北各族大都属于北方蒙古种族类型集团和远东种族类型集团。(注:干志耿,孙进已.从民族与种族、语族的相互关系看黑龙江各民族的归属[J].北方论丛,1983,(5).)语族是由于人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和经济文化联系中形成的具有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体,它属于语言学范畴。人们根据语音规律、语法结构与基本词汇的异同及其亲疏关系而划定不同的语系、语族、语支等。
我国东北各族,除汉族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外,大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和通古斯满语族。可见,民族、种族、语族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其不同的内涵,因而三者的划分标准及分类系统各异。但是,三者往往又复合并存,有着内在的联系。就东北民族来说,有的学者已将三者的对应关系大致理出了头绪。诸如满族,在种族上属于北方蒙古种族类型集团及远东种族类型集团,语言则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蒙古族,种族属于北方蒙古种族类型集团,语言则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支,等等。(注:干志耿,孙进已.从民族与种族、语族的相互关系看黑龙江各民族的归属[J].北方论丛,1983,(5).)
应当指出,民族、种族、语族三者的对应关系并不那样简单,事实上要复杂的多。由于民族的迁徙、杂居、通婚、交往等因素,各民族互相渗透、吸收,乃至同化、融合的现象越来越多,各族的体质特征也在逐渐变化,可以说世上没有什么纯种的民族。一般说来,同一种族包括若干不同的民族,而同一民族内也可能纳入出自不同种族、具有不同体质特征的成员。同样,民族语言也存在混杂的现象。按常情,民族共同体应具有共同语言这一特征,即操本民族的语言,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的民族放弃了原有的语言而采用别族的语言,有的民族同时采用两种语言。例如:满族在清初入关以来,由于受汉族的强烈影响,大多数人改说汉语,而汉语与满语是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其差别很大。
弄清民族与种族、语族的关系,对我们探索民族源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前所述,种族特征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在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各种族的体质特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当然,这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各种族类型仍有较大的差异,而各民族内部成员的体质特征仍大体上是一致的,况且越是古代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地理障碍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彼此隔绝,社会相当封闭。所以,越是早期的民族,其社会结构就越受血缘关系的支配,民族内血统较纯,其体质特征也就越一致。因此,我们在探索民族源流时,往往要借助于人类学提供的有关各族人体特征的数据或典型的标本,以考察各族间的亲疏远近。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近年来日本的八旗问题研究综述
- 下一篇:林沄:关于史料中“貊”的分析
相关文章
-
10-17关于北方民族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10-01李德山: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
-
10-01“女真”与“满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
-
09-26鲍明:满洲族思想文化源流考
-
09-15满族的兴盛与民族的交融
-
08-07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2013年年会在抚召开
-
04-21东北高跷(秧歌)浅探
-
04-15八旗牛录起源时间问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