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祁美琴 崔灿:包衣身份再辨(7)

2014-02-02 21:33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祁美琴 崔灿 3317
关于包衣,最早的研究见于孟森先生的《八旗制度考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6年),文中说:考包衣之名,“包”者,满洲语“家”也;“衣”者,虚字,犹汉文“之”字。八旗“别设包衣参领佐领,则专为家之舆台奴仆

  
  结合以上两处记载可以看出,《实录》中在述及“家仆”身份的对象时,分别出现了“家人”和“包衣”两个概念,说明包衣与家人不同; “家人”的主人是固山额真杜雷(48),非旗主。“包衣”的主人文中未交待,说明这是不言自明的。根据崇德三年的档案记载,宁塔海为正黄旗包衣牛录章京,是年十二月,宁塔海牛录下苏拜,因其妻三次求神,将家产耗尽。为此奏上以闻。皇太极命包衣大伊赖核查,伊赖因袒护苏拜夫妇,以徇情罪鞭一百,贯耳鼻。(49)所以,宁塔海是皇帝的包衣。这个事例说明,此时《清实录》中,“包衣”的隶属关系已有特指了。下面一条史料更能说明这一点。
  
  崇德八年六月己卯,皇太极谕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曰: 此番出征,各旗王贝勒贝子公等家人,获财物甚多,而各旗将士所获财物甚少……归公财物,朕皆赐出征之王贝勒及各官等……内帑积储,朕躬行节俭,用之有余。时时辄行赏赉。又加以两旗及包衣人等所获,岂虑不敷所用耶。(50)
  
  此处“家人”之主是各旗王贝勒贝子公等,皇上则用“两旗及包衣人等”予以区分,“包衣”为皇上所属的意思是明确的。康熙十八年七月,在一道上谕中,康熙帝对包衣下人及诸王贝勒大臣家人侵占小民生理、干预词讼、肆行非法等行为进行申斥。(51)二十二年九月,刑部等衙门议准对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置办法:
  
  旗下家人庄头等在外倚势害民、霸占子女、把持衙门及拏人到家捆缚打死者,内包衣人将该管官降级留任,王贝勒贝子公家人将该管家务官降级留任,民公侯伯大臣官员家人将伊主降级留任,系平人鞭责。著为令。(52)
  
  这里明确了“家人”是在与“包衣”相对的情况下使用的概念,以“包衣”指代皇属包衣,而所有贵族官僚人等的私属用“家人”,说明“家人”逐渐成为一般奴仆的称谓。值得注意的是,《实录》中记载的“家人”的身份,不仅指下五旗“家仆”,而是范围更广。
  
  顺治六年九月,刑部奏称,靖南王下旗鼓刘养正牛录章京张起凤等、兵丁马四等六人,隐匿包衣董得贵牛录下鞍匠王可义家人王三等。(53)
  
  董得贵为正黄旗包衣第四参领第一旗鼓佐领,鞍匠王可义为旗鼓下包衣,而王三则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王可义的子侄等家人,或者为其家仆。但不会是旗鼓佐领在籍之人。所以,包衣的奴仆,也可以记为“家人”,而此“家人”则属于包衣户下家奴(54)。又如,雍正九年二月,谕八旗大臣等:
  
  满洲、蒙古、汉军及包衣佐领下家人内,有汉仗好,行走历练,能受辛苦,且长于鸟枪弓箭者,著拣选二千名,发往西路军营备用……伊等凯旋之日,俱准为另户(55)。
  
  显然,此处“家人”是指“户下家奴”,因为所涵盖的“家人”,不仅有满洲八旗,也有蒙古、汉军,另有包衣佐领下。并提到凯旋日可“另户”, 证明“家人”原为“户下人”,而非有包衣旗籍的“包衣”。“包衣”立功后,改变其身份的办法是“抬旗”。而此类“家人”在满文中写作“包衣阿哈”,如顺治年间满文档案有近似的记载:
  
  董德贵牛录下鞍匠李策荣之包衣阿哈陈有功等二丁善织布,将其带来北京,使与其主人同住……雕匠高明之包衣阿哈高凤林善织布,将高凤林等二丁带来北京,使与其主人同住……高洪华牛录下张大披甲已在此处,其包衣阿哈罗古等三丁,曾捕鹞鹰,将彼等带至北京,使与其主人同住。(56)
  
  又如“八旗佐领下男丁少者,可从开户以及包衣阿哈中弓马娴熟者选取披甲”(57)。包衣阿哈是普通旗人下家仆,是雍正帝所谓“极鄙贱之人”,被称为“开户奴才”,并禁其开户后认族为民。(58)
  
  可以确认,在康熙朝以后, 官书中的“家人”主要是非包衣籍奴仆的专称,他们与包衣不但有旗籍与非旗籍的差别,更有在教育、考试、为官甚至法律特权等方面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待遇的巨大差异。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光绪十八年九月,步军统领衙门上报一起“王府呈送包衣家人出首谋逆人犯”事件,据称豫亲王府交出包衣闲散翟洪光、禀揭庄头李作林之胞兄李翠林及其子李春台,于上年四月在朝阳一带演习道教,纠夥谋逆。(59)这里特别表述为王府呈送的是“包衣家人”,后文具体指出具有包衣身份的是翟洪光,其他则称是庄头父子。清军入关后大量的投充庄头,没有纳入管领下管理,因而不具备独立包衣旗籍,故而此处称其为家人。
  
  实际上,除《实录》外,其他如《清朝文献通考》、《东华录》、《八旗通志》、《起居注》等官方文书中,“家人”之谓,均指称旗人、官民等所属的户下“奴仆”。(60)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包衣  身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