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十四年抗战(7)
2014-02-28 20:06 《辽东抗战研究》 王连捷
503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动沈阳事变后,包括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将领在内的东北各族各界爱国民众,违背国民党政府意旨,不甘屈服,毁家纾难,相继组织抗日义勇军。不长时间,活跃在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竟发展到30余万人,给日本侵略者以相当威胁。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战争的序幕。
有些地方的抗日根据地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政府机构,但《一·二六指示信》指出“农民委员会”是适应“满洲的特殊环境”的农村根据地政权形式,“这个农民委员会应该成为实际的乡村政权机关”,可见,农民委员会和反日会是政权的过渡形式,它实际上代行政府职能。有一些地方的反日会、农民委员会组织机构的健全,这也妨碍了人们对它正确评价。任何一个反日会和农民委员会都在履行着支援军队、组织群众、保卫地方的职能,不能由于有的不健全就否认它的抗日政权这一性质。“驱逐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的势力出东北,打倒日本走狗‘满洲国’,收复东北失地,不做亡国奴隶,以促使中国领土完整与中国民族之独立解放”,这是满洲省委在1934年规定的东北人民革命政府的性质。实践证明,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及其政权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东北抗日联军所以能在日伪当局不断地进行残酷军事“讨伐”中坚持抗战,这和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是分不开的。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中的密营建设,也在坚持东北抗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密营,就是在根据地里选择人迹罕见的丛山密林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建立的秘密营地,用以隐蔽部队,储存越冬给养和作为医院、修械、被服厂等后方基地。抗联各部在各自的游击根据地内都建有大量的密营基地。由于抗联创建抗日游击战争始终伴随着敌人的残酷地“讨伐”和破坏,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各个不同时期不但都有相当变化,日伪“集团部落”政策的实行,隔离了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抗联各部队相继被迫放弃原有的游击根据地,退居山林密营。
在这种情况下,密营就勉为其难地担负起抗联坚持抗日游击战略依托的重任。抗联依靠密营,安全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天,保存了实力。尽管密营无法同一般意义上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相提并论,但密营是抗联坚持抗战的主要条件,密营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1938年10月以后,日本侵略者在占领武汉之后,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在东北则加紧了对活跃在各地的抗日联军的武装进攻。驻东北的日军兵力增至70余万人,“除30万防守国境线外,其余40余万用来讨伐抗日联军,战争达至空前残酷阶段”,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无人区或一片焦土。杨靖宇等许多高级干部和优秀指挥员相继牺牲,部队大量减员。为摆脱困境,抗联各部队进行了种种尝试,均未达预期目的。从1940年初起,抗联各部离开东北进人苏联远东地区进行野营整训。于是,对坚持东北抗日斗争产生不同的认识与评价。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赵广庆:旧社会的婚姻究竟是怎回事
- 下一篇:东北抗日联军在对日最后决战的特殊贡献
相关文章
-
02-26东北抗日联军在对日最后决战的特殊贡献
-
02-22东北抗日联军黑石头伏击战
-
12-28程尼娜:东北古史分期探赜
-
11-25蒋秀松:关于东北民族源流的问题
-
10-01李德山: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
-
08-07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2013年年会在抚召开
-
04-21东北高跷(秧歌)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