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下江南,仅从北京到杭州就建有行宫三十多座,着实气派。不过,轮到东巡祭祖,他却不敢在老祖宗们的眼皮底下摆阔气了,一座行宫也没建。尽管辽东山高路远,但从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每次东巡祭祖途中过夜,必按祖宗留下的传统用白布和黄布搭建行营,风餐露宿,以此来“遵前典,守家风”。公元1769年,盛京将军永玮及工部侍郎德福不忍心让皇帝如此“遭罪”,便背着皇帝于永陵西不远处建造了一座行宫──夏园行宫。
转年,乾隆皇帝第三次东巡祭祖谒永陵,不仅住进了夏园行宫,还赏给建宫者盛京将军永玮及工部侍郎德福白银千两。由此可见,这世界上确实需要一部分能为领导操心办事的人,只要你把事情办明白了,皇帝也会通情达理。
预禁行宫构,无如侄行诚。
于斯应信宿,取便在晨明。
乾隆帝是个高人,有独到的领导艺术,对两位建宫者先批评,后赏赐,再作诗一首为自己进住行宫遮了羞。
就这么,乾隆帝住进了辽东大山中这座专供皇帝祭祖途中驻跸的行宫,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身后的子孙。
古代的行宫讲究“九九归一”,夏园行宫也附会了这个易理象数,建有宫宅八十一间,宫内不仅有皇帝、皇后、皇太后、皇子、大臣的起居之处,还建有御花园、膳房、更衣房等。为迎接乾隆帝的到来,京师总管内务府又送来陈设器皿一百多件装饰宫殿,不过,这些陈设器皿最终皆成了沙俄强盗的襄中之物,今存于异国他乡,再也找不回来了。
咱放下俄国人暂且不表,回头再说咱们的皇帝。据说嘉庆皇帝曾谕旨要拆掉前人为父皇建造的夏园行宫,称建造行宫为劳民伤财之举,唯恐后人效仿,再行添造行宫。不知这是他在世人面前虚晃一枪呢,还是因为其它原因,夏园行宫非但没有被拆除,且年年修饰,岁岁更新,茑歌燕舞,一派盛景,直至道光末年,皇帝终止了东巡祭祖这项盛典,夏园行宫才因国力衰竭而停止了岁修。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县内两位守城官员见行宫失修多年,便奏明皇帝,要捐献银两维修行宫,史书上称皇帝为此大悦,却不见维修行宫的下文。时至光绪年间,夏园行宫先遭百年不遇之洪水浸湮,随后便遭沙俄强盗洗劫。此时此刻,京城里那座占地五千亩玄耀着帝王龙威的圆明园已经被烧成了几根历史的耻辱柱,1.8万沙俄强盗大摇大摆地进驻了辽东这座原本只接待皇帝的夏园行宫,将宫中的陈设器皿全部掠去,并将宫舍拆取殆尽。从此以后,夏园行宫看守无人,杂草丛生,瓦砾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