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玉钦:信牌印牌再考释
关于蒙文信牌的内容,前已有释,不再重复,这里只想谈一下关于释文最末一行的款识问题。该牌最后署曰“天聪汗再次行文春正月”,“天聪汗”满文写作(因印刷不便,满文均以罗马字对音代之)sure-han而蒙文写作cecenhan,其第一字汉译均为“聪明”,第二字均为“汗”,合在一起是“聪明汗”。那么“聪明汗”为什么要译成“天聪汗”呢”?“天聪”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年号(1627-1635年),满文的 abukaisurehan 并没有“天聪”这个字意。如果要把“天聪汗”这三个汉字反译成满文,则应写作“abukaisurehan”。但是,有清一代作为太宗的第一个年号,满文写作surehan的,汉文一律写作“天聪”,这不是后人的妄译与庚词,而是太宗时期就已规定的一种译法。这种例证极多,拙文《考释》曾引辽阳的《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该碑镌于后金太聪四年〔1630年〕,这是一筒汉、满两体文字的碑,其碑后署款的满文surehan,汉文对译部分即为“天聪”。
这筒碑是“后金的文圣”达海撰写的满文,游击杨于渭撰写的汉文。达海是精通汉、满文的,因之surehan,汉译作“天聪”,看来是一种特定的译法。此其一。其二,值得注意的是surehan一词直译成“聪明汗”容易误解,特别是对于不了解满文的人。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曾称过,surebile,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将surebile译成“帝”,但直译应为“聪明贝勒”或“聪睿贝勒”也有的译为“聪明汗”或“聪睿汗”的,这在藤冈胜二的日译本《满文老档》和根据藤本所译的汉文本中,都可以看到。基于上述原因,为了不至混淆,早在清太宗时期,就已经将surehan译成“天聪汗”成为一种特定的翻译格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王明琦:后金时期的两种信牌
- 下一篇:努尔哈赤立嗣之谜:皇太极多尔衮谁被选中?
相关文章
-
03-21王明琦:对后金信牌的两点辨正
-
03-21王明琦:后金时期的两种信牌
-
10-04后金牛录屯田、计丁授田和分丁编庄
-
10-04国家一级文物:后金天命云版
-
04-14视频: 征战清朝 后金的崛起(1)
-
04-06后金与明王朝的生死决战
-
01-26边佐卿:古勒烽火动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