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历史

东北历史

明辽东边墙建置沿革考(2)

2014-04-06 20:11 《晚学斋论文集》 张维华 2274
辽东之地,古有秦边,年久废圮,遗址无存。万寿堂刊李贤《大明一统志》卷二五载辽东古长城云:“即秦时蒙恬所筑,其在辽东界者,东西千余里,东汉以来,城皆湮没。”此后历代帝王,迭有建置,然亦旋置旋废,故迹久湮。元代混一,不欲立边自...


  又方孔炤《全边略记》卷一亦载其事云:

  “时辽东守将屡失机,朝廷以为忧,乃命王翱往督之,令便宜行事。……踰月躬出巡边,自山海关直抵开原,高墙垣,深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择燧斥堠,珠连壁贯。”

  是王翱于正统七年督辽,似无大误。置边之举,既为王翱所亲督,故《明史》与《略记》,即以此事属之,而又为毕恭所躬与,故《全辽志》亦以此事属之,事虽分述,实则为一。

  惟自《明史》与《略记》观之,似建边辽东为正统七年一年之事,而自《全辽志》观之,则又似非一年所能毕工。按自山海关至开原,绵亘千余里,先则编木为垣,后乃易以版筑,虽其间不能无陷缺,亦决非一年所能成功,《辽志》言恭在任五年,当是建边之举,为正统七年至十一年间事也。

  毕恭建边之年,既约略可推,然则其经行之道里为何如乎?《明史》与《略记》只言“自山海关至开原”,然语过简略,无可推究。大抵自山海至广宁一段,为沿边界而行,而自广宁至开原一段,则迂曲折转,出人意想。《全辽志》卷五《艺文志》载李善《奏复辽东边事疏》云:

  “……又旧行陆路,自广宁直抵开原,三百余里。先年烧荒,东西兵马,会合棋盘山。东北至开原平顶山中,有显州废城,辽之中京,肥饶之地,不下万顷。自毕恭立边,复置境外。”

  按棋盘平顶二山,顾祖禹谓在塞外(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七注),棋盘山近广宁(《纪要》卷三七引李善语,谓“广宁棋盘山”,则棋盘近广宁可知),平顶山近开原(按《纪要》卷三七有平顶山,谓:“司东百里,山周三十里,其顶平旷,可资耕稼。”《大明统一志》亦同此说,如从其言,则平顶山为边内地,不当作塞外,其说待考。)显州废城,顾氏谓即辽滨城(亦见《纪要》卷三七注文),在沈阳西北百八十里(见《纪要》卷三七辽滨城条)。凡此诸地,均近于边,李善之意,盖欲自广宁筑边,直达开原,既可减省道里,亦可纳诸地于境内。而毕恭竞弃置境外,则可知毕恭所置之边,深在内地,且迂曲以达开原也。《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七)引成化二十年边将邓钰言辽东置边之事曰:

  “永乐时,筑边墙于辽河,内自广宁东抵开元,七百余里,若就辽河迤西,径抵广宁,不过四百里。以七百里边堑堡寨,移守四百里,若遇入寇,应接甚易。”

  按邓钰之言,所称建边之年,虽不足据,而于建边之事,则为事实。所谓“筑边墙于辽河内”者,即言包绕辽河下流而行,非自广宁直跨辽河以达开原也。又引弘治六年按臣李善之言(按《纪要》所引李善之语,与《全辽志·艺文志》所引《奏复辽东边事疏》,大体相同,而文句则互有异同,当是所举为一事)云:

  “边墙阻辽河为固,滨河之地,延垒八百余里,土脉咸卤,秋修春颓,动费巨万。夏旱水浅,不及马腹,冬寒冰冻,如履平地。所在城堡,畏贼深入,遂将良田数万顷,弃而不佃。”

  此所谓“阻辽河为固”者,亦言边墙曲绕辽河以行也。李善所见,虽未必悉属毕恭之旧址,其后不能无所增修,然此增修者,当必仍遵毕恭之旧,略可谁知。按明人着述所附九边或辽东舆图,(九边图见许论之《九边图论》及魏焕之《九边考》,他书载者甚多,不胜举。辽东图见《筹辽硕画》及《全辽志》,他书教者亦多。)志边墙经行道里,自广宁边地,迂曲而南至三岔河(《纪要》卷三七称辽河自辽阳界南流入海之一段,谓之三岔河,推其地即自太子河、浑河、辽河三河合流处,南至于海之一段),跨辽河北东行,经辽阳、沈阳、铁岭等卫之外境,行抵开原,察其里计,适为包绕辽河而行,此即邓钰所谓“筑边墙于辽河内,李善所谓“阻辽河为固”者也。自毕恭筑边,辽东边墙之形势,大体已定,其后虽有建言改修,如邓钰、李善之流,然卒因形势已定,格议不行,致使沿辽肥沃之田,弃置不佃,为可惜也。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辽东  边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