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历史

东北历史

黄强 张克:寻找建州女真的故乡(2)

2014-07-12 22:13 网摘 黄强 张克 2559
百年来,史家都说最后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是东北的满族人。其实此说法不正确。一则,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国才有了与汉、蒙、藏、回族并称的满民族,此前谓之满人或满洲人。二则,推翻明王朝建立清王朝的,应是满洲人和蒙古人、汉人等多民族共同的行动,以满洲人为主体。三则,满洲人是古代东北...

 

  但事情远非这么明了,对古建州的地理位置,至今分歧很大,主要的观点是,一说它在绥芬河流域,一说它在吉林市东南。有些东北史学者著述说建州在吉林省东部南图们江北等。《女真史》的作者是明王朝最初设置建州卫在图们江以北说的代表,并在该书中阐述了否定最初的建州卫在绥芬河的四点理由。我们认为前三点因涉及的多数史料提及的年代与最初的建州卫关系不大,欠说服力。其第四点“要尊重原著”,关系建州卫设在绥芬河(即恤品河)的重要史料依据,也最可说明问题,故做简要陈述。所谓要求“要尊重原著”是《女真史》著者驳斥杨吻等在《明代奴儿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一书中的建州在绥芬河说的,本文作者之一的旧作也曾引证《大明一统志》“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句。按古汉语通例,可断句为“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也可断句为“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在其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的意思是明确的方位,也是正确的。自然,一千五百里是大概数字,明王朝不会派人测量实际里数。《女真史》的作者说杨吻删去“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而仅取“恤品河流经建州卫”来附会臆断,恐难服人。

 

  作为当地人,我应说明:绥芬河恰恰流经渤海国建州旧址——今东宁县大城子村东南,并自东向东南流入日本海。其二,从原引文中看不出《女真史》作者所说“一千五百里”是指恤品河与建州卫之间的里距,即“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的地方”。而且原句明明是“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却删掉“入海”二字,改为不知作何解释的“一千五百里的地方”。这种定义不仅违反逻辑,也不符合东北东部地区的地理实际情况。如果不将绥芬河挪到北纬43。以南,即珲春以南,恤品河是绝不会流经“图们江以北”的建州卫的。还有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明初建州卫在图们江以北,《大明一统志》为什么非要牵扯上在其北面与之无关的恤品河?直接说图们江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不好吗?可见,最初的建州卫在图们江以北的营城子古城说是站不住脚的。

 

  多数典籍记载古建州是在绥芬河流域。我国著名清史研究先行者孟森《满洲开国史讲义》第三节建州女真开端云:“建州固系明廷所设卫名,然建州女真之称由来已久。明廷因其原有之种别,以名其卫,非种别因卫而起也。《新唐书》:渤海大氏置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为建州女真生息之地。辽移建州治灵河之南(即大凌河)……元一统志有故建州,在上京之南。金之上京幅员甚广,自开原江抵宁古塔,自长白山北抵阿勒楚喀河。建州在其南境……谓之故建州……是知建州女真之本土,自唐代渤海创立州名以来即恒名建州。”他不仅强调东北的建州与建州女真之名源自唐代渤海国所设的率宾府建州,而且明确地说明其所在位置。如上所说,建州是渤海国率宾府所属一州,它不会远距率宾府千里。率宾府是渤海国东部三府——安边府、定理府、率宾府之一,因率宾河(今绥芬河)而得名,而且距上京龙泉府最近。既然率宾府地理位置十分明确,其所辖三州自然在这个范围内。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建州  女真  故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