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刘子敏 高句丽历史研究[M]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9][韩]李丙焘 汉四郡的设置及其变化[A] 姜维公 中朝关系史译文集[C]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0][日]首藤丸毛 玄菟临屯真番三郡之我见[J] 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6,(1)
[11]林沄 说“貊”[J] 史学集刊,1999,(4)
[12][高丽]金富轼 三国史记[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13]董万仑 古代东方秽与貊研究的反思[J] 北方论丛,1998,(3)
[14]董万仑 古代东方秽与貊研究的再反思[J] 北方文物,1999,(4)
[15]冯永谦 辽东地区燕、秦、汉文化与古长城考[J] 李健才 东北地区燕、秦、汉长城和郡县城的调查研究[C]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16]严耕望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7]王力 古代汉语(第一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99
[18]严耕望 汉书地志县名首书者即郡国治所辨[A] 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上)[C] 北京:中华书局,2006
[19]孙进己 东北历史地理(第一卷)[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0]李新全 关于高句丽两座土城的一点思考[J] 东北史地,2004,(3)
[21][晋]常璩 华阳国志校注[M] 成都:巴蜀书社,1984
[22][日]西嶋定生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04
[23][日]宫崎市定 中国村制的成立———古代帝国崩坏的一面[A]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组 宫崎市定论文选集(上卷)[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4]张继海 汉代城市社会[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5]李健才 关于高句丽南北道的探讨[A] 李健才 东北史地考略(续集)[C]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10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