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恩实:第一玄菟郡辖区侧证(9)
《三国史记》卷一六《高句丽本纪四》则称“山险而路隘”。《三国志》卷二八《毌丘俭传》载,毌丘俭在梁口(今富尔江与浑江汇合处)击败高句丽军后,“遂束马悬车,以登丸都”,“束马悬车”充分说明道路的艰险。那么彭吴是否就是冒着艰险,开拓了“沧海道”呢?《史记·平准书》载:“彭吴贾灭朝鲜,置沧海之郡,则燕齐之间靡然发动。”说明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需要连续的信息传递、物资转输,那么试想彭吴选择这样一条穿山越岭之路,其间又有“性凶急,善寇钞”的高句丽人,即便偶然成功,其后续工作又何从谈起呢?而即便彭吴确实是走了这条路,到汉武帝设四郡后,朝鲜半岛北部已皆为汉有,也再没有道理继续沿用这样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了。
由此看来,所谓汉利用纵贯今浑江、鸭绿江流域的“沧海道”以通沃沮地区的判断,实在于理难通。实际上,自辽东至朝鲜东海岸,原本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新唐书·地理志七下》附载贾耽所记边州入四夷路,其二为“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其中一段路为:“自鸭渌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泝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县城,故高丽王都。”由此看来,如果所谓“沧海道”在今朝鲜半岛部分确是在丸都(今吉林集安)对岸溯秃鲁江而南,则从鸭绿江口溯鸭绿江而上,至今集安地区转入支流秃鲁江,一路舟行,至为近便。白鸟库吉所论沧海郡位于鸭绿江、图们江流域的观点虽已被批驳,但其有关沧海郡得名的判断却颇值得借鉴:古之渤海又名沧海,汉以南闾之降人为沧海郡,与汉通沧海郡走唐代“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有关,也即从渤海(沧海)边之鸭绿江口出发[5]。如果这个判断成立,恰可说明彭吴并不是通过纵贯今浑江、鸭绿江流域到达朝鲜东海岸的。也就是说,汉在沃沮地区设立玄菟郡,并不一定要控制今浑江、鸭绿江流域以保障后勤供给。
综上所论,以沃沮地区设第一玄菟郡的观点不但与史料记载无大抵牾,就边郡设立、管理及运转诸端而言,亦皆合情入理,因此,以之为定论当不误。
注释:
①《史记》作“秽”,《汉书》则“秽”、“濊”并见(前者见卷二八下《地理志下》,后者见卷二四下《食货志下》),《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中则写作“濊”。本文除引文外,并作“秽”。
②根据近两年的考古工作,在今吉林省境内发现多处汉代古城堡和烽火台遗迹,其中通化市通化县三棵榆树镇到快大茂镇的范围内就有11处,是否就此说明汉代长城的东端在今通化县境内,或者还更往东,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M]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2][日]三上次男 乐浪郡社会的统治机构[J] 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6,(1)
[3][日]田中俊明 高句丽的兴起和玄菟郡[J] 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1996,(2)
[4][日]青山公亮 汉代的乐浪郡及其边缘[J] 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5,(3)
[5][日]白鸟库吉 汉朝鲜の四郡疆域考[A] 白鸟库吉 朝鲜史研究[C] 东京:岩波书店,1986
[6][日]津田左右吉 真番郡撤废·玄菟郡移转の事情、及び高句丽建国の年代につぃて[A] 津田左右吉 津田左右吉全集(第十二卷)[C] 东京:岩波书店,1987
[7][日]池内宏 前汉昭帝の四郡废合と后汉书の记事[A] 池内宏 满鲜史研究(上世第一册)[C] 东京:吉川弘文馆,1979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李治亭:多尔衮严惩贪官
- 下一篇:阿尔泰语系对汉语的影响(节选)
相关文章
-
06-19“汉奸”范文程:从奴隶到“满清第一功臣”
-
02-22抚顺市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09-26抚顺第一条地下通道
-
09-01抚顺市第一任工会主席
-
09-01抚顺市第一个出版社
-
08-03抚顺市第一座永久性桥梁
-
05-01特稿:第三玄菟郡址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