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赤乌二年(239),派羊衜等人往救公孙渊。张弥、许晏事件以后,孙吴与辽东关系中断。公孙渊与曹魏关系亦日趋紧张恶化。曹魏景初元年(237),“乃遣幽州刺史毋丘俭等赍玺书征(公孙)渊。渊遂发兵反……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魏志·公孙度传》),并改元绍汉。公孙渊“知此变非独出(毋丘)俭,遂为备。遣使谢吴,自称燕王,求为与国”(《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书》)。景初二年(238)春,曹魏派太尉司马懿率大军征讨公孙渊,公孙渊“闻魏人将讨,复称臣于吴,乞兵北伐以自救”(《魏志·公孙度传》注引《汉晋春秋》)。辽东使者到孙吴以后,“吴人欲戮其使,羊衜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若魏伐渊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盖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孙权曰‘善’。乃勒兵大出”(同上)。但是,孙权迟至第二年春三月才发兵,“遣使者羊衜、郑胄、将军孙怡之辽东”(《吴志·孙权传》)。而公孙渊已于去年八月被司马懿灭亡,辽东一带已为曹魏所有。于是羊衜等人到达辽东后,“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虏得男女”(《吴志·孙权传》)而还。
二、孙权通辽东的背景、动机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除去建安年间遣使公孙康之外,孙权通辽东主要发生于其称帝后的十年中,而其中又以前四年最为集中。何以建安年间公孙康杀孙权使者之后,孙权还要继续更频繁地派人出使辽东?嘉禾元年周贺使团覆灭于成山角之后,何以第二年又派出更庞大的张弥、许晏使团?张弥、许晏使团被“绝杀”之后,何以又不念旧恶而派羊衜率兵援救公孙渊?这一切,仅用孙权个人“刚愎自用”来加以解释,似不能真正揭示这一历史现象的实质。我们还必须透过当时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去寻找孙权通辽东的历史动机,以认识这一历史问题的本质。
首先,孙权频繁通使辽东,是当时魏、蜀、吴三国关系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曹、刘、孙三方的关系,从赤壁之战以来,经历了几次曲折变化。赤壁之战前后,孙、刘联盟抗曹的关系,由于孙、刘对于荆州的争夺而一度遭到破坏,孙权为了夺回荆州,调整了自己的外交策略,由联蜀而改为卑事曹魏。219年袭杀关羽之后,孙权夺回了对荆州的控制权,222年夷陵大捷后,蜀汉退守三峡以内,再无力东向与孙权争夺荆州。但是,从魏、蜀、吴三方关系的主流看,吴蜀交恶、孙吴联魏只能是暂时的,吴、蜀在对魏方面有着更多共同的利害关系。如果说吴蜀之间是平等的联盟关系,那么吴魏之间则是不平等的联合。这种联合自然不能持久。因此,当孙权解决了荆州问题后,便再次调整外交策略,重新恢复了吴蜀联盟,继续实行共抗曹魏的方针。229年孙权称帝时,吴蜀之间已建立了比较巩固的联盟关系,蜀使陈震吴赴祝贺,双方订立盟约,中分天下,造为盟曰:“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吴志·孙权传》)。吴、蜀联盟的再次确立,使孙权消除了西顾之忧,得以主要精力对付曹魏。因此,孙权在与曹魏的西南之敌蜀汉结盟后,又欲与曹魏的东北之敌公孙渊结盟,形成对曹魏的包围形势。
孙权通使辽东的主要目的,便是与公孙渊结盟。公孙渊僚属说:孙权“不远万里,连年遣使,欲自结援,虽见绝杀,不念旧怨,纤纤往来,求成恩好”(《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书》)。应该说,在这方面,孙权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孙权派人通辽东的同时,公孙渊亦“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遣”(《魏志·公孙度传》)。他接受了孙权封号,“以辽东叛”(《魏志·田豫传》),与吴结为“与国”(《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书》)。由于有了孙权的支持,公孙渊“既恃险阻,又怙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敢违王命,废绝贡计”,公然与曹魏政权对抗,在孙吴与曹魏之间实行“挟两端”(《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名臣奏》)的策略。应该说,孙权与公孙渊已在一定程度上结成了联盟关系。
其次,孙权频繁通使辽东,是在战略上牵制曹魏的一个重要步骤。吴魏交恶后,孙权在前线不断出击曹魏。为此,在西线以蜀汉牵制曹魏的同时,在东北则以辽东牵制曹魏。孙权与辽东结盟,对于曹魏在战略上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嘉禾元年派周贺、裴潜出使辽东,导致魏明帝兴兵讨伐公孙渊,“遣平州刺史田豫乘海渡,幽州刺史王雄陆道,并攻辽东”(《魏志·蒋济传》注引司马彪《战略》)。“使(田)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魏志·田豫传》)。这次曹魏调动军事规模不小,以青州、幽州之军合攻公孙渊,但魏军“往皆无功,诏令罢军”(《通鉴》魏纪太和六年条)。同年,“吴将陆逊向庐江”(《魏志·满庞传》),在南线进攻曹魏。嘉禾二年(233),派张弥、许晏封公孙渊为燕王,曹魏“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遣兵讨之”(《魏志·刘劭传》)。是年,孙权又于南线出兵,“欲围新城”(《魏志·满宠传》),同时派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吴志·全琮传》)。而当曹魏于景初二年(238)派司马懿率四万兵征讨公孙渊时,曹魏方面所担心的就是孙权是否出兵援助。魏明帝问蒋济:“孙权其救辽东乎?”蒋济答道:“若大军相持,事不速决,则(孙)权之浅规,或能轻兵掩袭,未可测也”(《魏志·蒋济传》注引《汉晋春秋》)。孙吴果然“勒兵大出”(《魏志·公孙度传》引《汉晋春秋》),派军前往辽东,“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虏得男女”(《魏志·孙权传》)。显然,从南北两面夹击曹魏,是孙吴频繁通使辽东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