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下)(2)
2014-11-01 11:00 新浪 徐亦亭
2792
入关之初,满洲贵族统治者面对着反抗情绪高涨的汉人,及发展程度较高的汉文化,采取了较为缓和的策略,以取得“宽温之誉,施及万方。”除了礼葬崇祯皇帝夫妇,号令任用儒生和官吏,不改变汉人服制、不强迫汉人薙发,制度均遵守明朝年,还努力劝降、招纳和网罗一些“熟悉中国政治风俗”的汉人汉文化,...
顺治二年二月,多铎率军从西安趋江苏,征南明弘光政权。四月攻扬州,屠城十日,五月取南京,六月擒捉弘光帝。多尔衮以为江南已取,形势对满洲有利,故于六月十五下令全国兵民,一律“剃发”“易服。”并宣称:“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对不剃发、不易服的汉人违背者实行斩杀。这个针对汉人汉文化的“剃发”“易服”令,遭到汉人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江南各地官民掀起激烈的抗清斗争,浙东绍兴、宁波,江西建昌、抚州、赣州和徽州、宁国等地抗清武装也达数万。但是,都被清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和洪承畴,统兵数十万残酷镇压。
顺治三年,多尔衮又下严令重申:“有为剃发、衣冠、圈地、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律治罪。” 清朝入关后,满洲贵族实行圈地、投充、逃人和剃发、易服五大弊政,是满洲贵族统治者实施民族压迫,强迫民族同化政策的表现。
2、针对汉人汉文化大兴文字狱
满洲贵族统治者对汉人汉文化实施民族压迫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文字狱。满洲贵族统治者入关建立起实施民族压迫的封建中央政权后,不仅感觉到汉人汉文化对他们的压力,而且在汉人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者民族压迫的民族情绪中,文人学士每每成为反抗情绪言的桥梁。于是就采取针对汉人文人的文字狱,企图以此来镇压汉人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思想。
康熙二年(1663),学者庄廷鑨在朱国桢未完全成的《明史稿》基础上,集学人编为《明书》,对明清间的历史据实载录,表现出一些思明反清的汉人情操。满洲贵族统治者下令庄氏族人、作序人、参校人、买书人、卖书人、刻书者和地方官连同家属半成丁一律处死。已死的庄廷鑨被从墓里挖出碎尸。
雍正三年(1725)的汪景琪之狱,因汪景琪《西征随笔》《功臣不可为》等著作有责难康熙,同情年羹尧的内容被处死,亲属充军。四年,江西正考官查嗣庭以“维民所止”为考题,雍正认为“维”“止”是斩“雍正”之头的意思,将查嗣庭监禁致死并剉尸枭首。七年(1729),吕留良、曾静之狱,将已死的吕留良及子吕葆中、门生严洪逵枭首戮尸,杀灭吕氏、严氏、沈氏全族。甚至于雍正八年(1730),徐骏因为所写的诗中有:“清风不认字,何故乱翻书”句而被杀头,诵诗者也处死。
到乾隆时依然有文字狱的继续,诸如:“大肯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一边”“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为我讨贼清乾坤”等诗的作者,或因死而遭掘坟碎尸,或被治重罪。至于像圈点《吴三桂讨清檄文》,刊《吕良留良遗书》,藏《肯末野史》者都被处死。满洲贵族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惨案之残酷难以尽述,被杀和被充军的汉人数很多,藉此想消耗和摧毁汉人汉文化,极大地危害和阻碍了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从而使清朝前期汉人汉文化陷入踟蹰而进的艰难地步。
3、以汉人汉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与满洲的碰撞
满洲入关后对汉人汉文化不平等的民族统治及其西进南下,即刻遭到全国各地汉人和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清兵进入北京,南京、扬州、嘉定、昆山和浙、赣、闽、粤、湘、鄂等地,到处都组织有义兵与明军策应抗清。西南成立反清政权,北京附近也有反清起义,西北地区回民起兵,尽杀清廷巡抚以下官吏,克复平凉、兰州、临洮、渭源等城镇。直到南明西南政权灭亡,各地反清斗争还在悲壮、惨烈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被镇压后,又转为地下的如白莲教、天理教、哥老会等反清活动。
2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清入关前统御汉官的策略
- 下一篇: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上)
相关文章
-
11-01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上)
-
12-28董万仑:华夷、华夏、汉人在东方
-
12-17皇太极为啥重用汉人
-
11-17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肃慎挹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