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下)(3)

2014-11-01 11:00 新浪 徐亦亭 2774
入关之初,满洲贵族统治者面对着反抗情绪高涨的汉人,及发展程度较高的汉文化,采取了较为缓和的策略,以取得“宽温之誉,施及万方。”除了礼葬崇祯皇帝夫妇,号令任用儒生和官吏,不改变汉人服制、不强迫汉人薙发,制度均遵守明朝年,还努力劝降、招纳和网罗一些“熟悉中国政治风俗”的汉人汉文化,...


  需要一提的是,满洲入关后汉人汉文化和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虽然多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反清”实际上是反对和推翻满洲贵族统治者,施行不平等的民族压迫和民族统治,并非狭隘意义上的反清;“复明”也是希望恢复汉人汉文化在统一的多民族中国,与各少数民族的交流,也并非要恢复朱明王朝的封建统治。

  康熙时期,此起彼伏的汉人汉文化和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比较较著名的有如康熙二年(1663),福建王铁佛等为首的起义,十二年(1673)直隶(河北)杨起隆准备攻取北京的起义,十九年(1680)杨起隆在陕西的起义,二十七年(1688)夏逢龙为首的武昌兵变,四十六年(1707)李天枢、朱六非为首的云南人民起义,以及六十年(1721)发生规模较大的,以朱一贵等为首的台湾人民大起义,起义者占领全台湾、建元永和,宣布恢复汉人衣冠。

  此外,苗、彝、回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也有很多次,还发生福建的畲族起义和蒙古察哈尔部的反清武装起义等。

  清朝前期满汉民族关系的变化

  诚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见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P222。人民出版社,1872年5月版。)

  清朝满洲贵族统治者入关后,虽然执行“满洲根本”,“旗民有别”的基本政策。虽然清朝在满洲和汉人汉文化关系上,满洲贵族统治者除了规定让满洲贵族和八旗的旗民,享受种种特殊的待遇和权利外,还对汉人汉文化采取保持某种距离的措施,甚至还强迫汉人和其他民族剃发易服。但是,有趣的事实是,强势一时的满洲作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终究也难免“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1、满汉民族文化交往和民族关系变化

  就在清朝满洲贵族统治者入关后不久,北京及其周围的满洲就和汉人汉文化互相杂居了,在各地驻防的满洲八旗也和当地汉人汉文化交叉居住。例如,在康熙末年,不仅奉天、锦州两府,已是“旗民土地相互交错”了。而且“驻成都之荆州满洲兵丁,与民甚是相安。”乾隆年间更是:“奉天各州县及旗庄,地方旗民杂处,并无旗界民界之分。”全国形成许多地方,“多系旗民同居共处”的局面。

  满洲八旗在和汉人汉文化的杂居共处、密切来往过程中,通过婚姻娶嫁、抱养子嗣等方式,积极学习和融入汉人汉文化。在汉人汉文化和封建租佃制的影响,以及旗下包衣人丁反抗斗争下,满洲八旗原来的农奴主逐步转化为封建地主,在生产方上双方逐步趋于一致、消失了原有的差别。

  在满洲八旗在和汉人汉文化杂居共处的地方,由于满洲人数较少,汉人汉文化不仅人数多,而且长期、广泛地流传,所以自然以汉文化的汉语言和汉字作为交流用的语文。所以入关后满洲八旗学汉语、习汉字的风气十分盛行。雍正三年,吏部奏请:“满洲习汉文字者佥加勉励。”获雍正帝的允准,满洲贵族统治和八旗人员学汉语习汉字的日增,以致有的旗人只通汉语汉字不懂满语满文了。所以乾隆帝说:“我朝一统以来,始学汉文。”

  各地驻防的八旗官兵更是在与汉人汉文化的接触中通用汉语和汉文了。甚至满洲发源的东北各地,虽然满语和满文使用时间久一些,但到乾隆以后也转而使用汉文了。

  作为满洲立国的策马骑射也没有保持传承下来,乾隆帝曾为八旗官员“步箭甚属不堪,”斥责满洲旗人的忽视骑射“成何事体!”清朝满洲入关之初曾强迫汉人易服,可是时过境迁,满洲贵族和八旗人员却反而仿效汉人服饰了,乾隆选秀时旗人女子就“有仿效汉人服饰者。”到嘉庆道光年间,八旗女子服饰多按“汉人之制,”如耳环也由一耳三钳改为一钳,衣袖也像汉人那样的宽大了。

  清朝的满汉民族文化交往和满汉民族交融,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满汉两大民族文化在长期杂居共处过程中,无论是生产和生活方式,还是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字,其一致性日渐增多,原来有的差异不断减少。

  到清朝中期以后,满洲一般都发展得与汉人汉文化相等的水平,满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满洲旗人大多失去本民族原有的特点,服饰习俗、语言文字都与汉人汉文化相同。

  清朝末期,在北京的满洲旗人中间更是流传着:“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就是说,在八旗里的满洲、汉军和包衣都称旗人,都是满洲八旗的成员。这就为辛亥革命革命后,一部分满洲旗人报称汉人,成为汉人汉文化的一员提供了条件。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徐亦亭  东北地区  汉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