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清入关前统御汉官的策略(4)

2014-11-15 11:09 《史耘》,第1期 叶高树(台湾) 3067
清政权深知历史上金、元两代“皆能用汉人以成事业者也,小用之则小效,大用之则大效”,(注160)从其入关前的崛起、壮大,以至于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余年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正足以说明此一趋势。


  相对于努尔哈赤“果断刚决,用人任事,有不测之恩威,有必信之赏罚”,以及“多疑过杀,不知收拾人心”的统治方式,(注65)汉官大多认为皇太极“宽仁大度,推心置人”,(注66)“知养人爱民,已得收拾人心之款窍”。(注67)同时,皇太极也明白地表示,与其多得财货,不如招徕贤能之士,曰:“金银币帛虽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为可喜耳。金银币帛用之有尽,如收得一二贤能之人堪为国家之助,其利赖宁有穷也。且将来休养生息,我国人民日益繁庶矣。”(注68)

  由于用人政策的转变,汉人前往归附的人数乃快速增加。然随著对外战争的接连胜利,带职来降的汉官在“不别贤愚,不分优劣”,一律得到“赦死厚养”的情况下,明朝官场“贿赂大行,仕无真才,文官皆纸上铺张,武将皆纨裤债帅”的特异现象,(注69)也相继在清政权中显现。

  关于汉官的种种弊情,甚至汉官本身亦感厌恶,据扈应元指称:

  “……岂知委用数年,只知为身为家,而不尽心为国,只知图名图利,而不替汗办事,幸得为公道而做实事者,止三四人矣。其别的大小官员,各任己私而坏心术者,有徒要功于上,而不做实事者,有相隐相瞒彼此看脸面者,有恃富贵而怠玩国事者,有奸狡者不说话而佯推不知者,有假公道以报私仇者,如此情弊,谁敢指其名而言其人也。皇上若不信愚生之言,曰览奏章以来,曷常有尽忠进谏而陈说君王之本?曷常有为国为民而直言贪官之本?大家哄哄捧捧,你奉承我,我奉承你,再无有实心实意替汗做实事者。(注70)

  而汉官以往在阵前虚夸战功、临阵退缩、虐杀良民等劣行,更是层出不穷。例如:崇德二年(一六三七年)大军攻克皮岛,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所属将士“悖违法度,恣意妄行”,(注71)纪律极其败坏,皇太极为此当面斥责众汉官。(注72)又崇德四年(一六三九年)检讨攻松山城得失,皇太极历数汉官罪状:王世选、孟乔芳“不将现有炮子进攻,反留剩携还”;石廷柱、马光远“诈称炮子已尽,妄言诳上”;马光远“又知所铸炮子不堪应用”,并弃攻城云梯二架,(注73)“玩误军机,莫此为甚”。(注74)皇太极对于汉官违反军纪、触犯法令等情事,亦加惩处,惟不及努尔哈赤时代严厉;且往往以其归顺、招降有功,或念其新附未久,尽量给予宽免,而量刑的轻重,亦常有政治上的考虑。(注75)

  为应付汉籍官民人数激增、解决管理技术等问题,皇太极著手改善汉官待遇;(注76)又认为汉官习性唯汉人知之最深,自天聪五年起,将“汉人军民一切事务,悉命额驸佟养性总理”,(注77)希望能藉此化解隔阂,减少统治上的困扰。其次,由于汉官素质参差不齐,为避免归顺者他日心生异志,皇太极更给予他们再次选择投降舆否的机会,特准“若欲归家探取信息,则奏于我,明白遣去,所遣之人还与留,听其自便”。(注78)至于继续留用者,则告诫其须忠勤事土,以报圣恩,曰:“朕之爱养尔等,过于满洲,乃毫不知感恩图报,授尔官爵,锡尔敕命,亦何益哉?尔等若以居官不能任事,可缴还赐敕;尔等有竭忠荩以图功,从今改过报效者,各持敕书来奏”(注79)汉官对于皇太极宽厚的作风,亦心存感激,纷纷表示“虽肝脑涂地,实难报称万一也”,(注80)而在言行上有所收敛。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入关前  统御汉官  策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