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海:汉族是肃慎固有之族
2014-11-15 12:39 网摘 宫玉海
2723
“满洲族”体系则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高句丽——渤海——金——清;只是把最后的“满洲国”换上“民国”而已。这种排列,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之前,由“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和关东军军部共同编造的东北史地框架;
汉族是肃慎固有之族
谈中国“民族——混沌学”
宫玉海
作者简介:宫玉海,1929年2月生,吉林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授。1947年考入长白师范学院国文系。195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办公厅干事、秘书,二〇一厂学习室副主任、教导主任,以及《长春》文学月刊社等新闻、广播、杂志编辑。1979年起进入高校任教,在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中,对传统(诗)学持批判态度,并提出一系列新的评释。
金毓黻先生之《东北通史》(以下简称《通史》中,有许多不通之处;其最为不通者,就是把肃慎做为一个“民族”;把汉族说成是由中国内地移植之民。
在“东北民族势力消长表”上,隋朝之前无汉族;并且说:“上述诸族,除汉族为由中国内地移植之民,义极明显外,其它东北固有诸民族,名称系属,殊多异说,兹一一考辨于下,庶读者不迷惘也。”不幸的是,读者越读越迷惘;而后之一些作者,继续迷惘之说,贻害颇为久远。
《通史》一开头,就拿《晋书》开刀,说“丁谦晋书四夷传地理考证”:“肃慎一名挹娄非是。按肃慎为虞夏以来著名之国,挹娄称号始见后汉书,……。是挹娄者,不过肃慎境中一部族,并不足以名国。……以余考之,其国至晋实未尝亡也。”论说基本正确;却被金先生视为“不免失之武断”。实际上,武断的不是丁谦。
何谓肃慎?肃慎就是穷桑、穷山,大陆边缘之山;故曰:“日出于穷桑。”肃慎之国,就是穷桑之国。黄帝之子少昊“国于青阳,邑于穷桑”,就是在东北建“穷桑之国”。丁谦谓“虞夏以来著名之国”,是不错的,如果说肃慎为东北之“古族”,这个“族”难道不是汉人之先么!但肃慎并不是族名;而是地名、国名。当然,在肃慎之地,不仅有汉族,也有扶余、挹娄、勿吉、靺鞨等族;所以有“夫余,古肃慎之国也”;“挹娄,古肃慎国也”之语。《唐书》:“靺鞨,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元魏曰勿吉。”等等。均可证明丁谦说的后来一些部族“据地自擅,互相雄长,”但仍常以肃慎之国为名,一直到晋代尚且如此,很符合史实,不应予以否定。“汉以后,挹娄之外,别无肃慎”之说,自然就无法成立。
那么,既然少昊氏已“国于青阳”,后来“邑于穷桑”,难道不是从中国内地迁移来的汉人么?且慢,少昊之父为轩辕黄帝,黄帝之先为“少典之君”,此少典之国就在东北。《史记·秦本纪》云:“皋陶娶于少典之了,曰女华,生大费”,是为伯益,为女真——嬴秦氏之先。这少典之子就在东北集安一带。可见汉人在虞夏之前就已在东北,非“义极明显”的中原“移殖之民”;比起伏羲、神农各族看来虽居后;但其先人早已居住在“少典之国”,这才义极明显。而女真人之产生,则为唐虞时代;但溯其源头,女真与古汉人并非异族。古肃慎之国,既为少昊所建,当为汉人之先无疑;同时,这也是金姓族的开端。少昊长后封于西,号金天氏;居肃慎后,东北多金山之名,又多金姓之人,这就不足为奇。说金姓为皇族,并不是因为它是满族,而是黄帝之子少昊的族人;少昊后为第二代黄帝,并由东北迁都于曲阜,故山东也叫“穷桑之国”,日出之地。
汉人之先,早在东北居住,其族人日渐增长,分支繁衍,有时被“民族——混沌学”搞得混乱不清。据了解,黄帝家族在东北地区的,除少昊、颛顼、高辛氏族之外,还有公孙氏,“黄帝姓公孙”;慕容氏为东胡,黄帝之子应龙所生思幽之国;云氏即库莫奚、宇文家族,黄帝为云师;乌桓,即颛顼之子老童所生黎武夫,号吴回;契丹,即北维,“颛顼创北维,帝喾受之”;鲜卑,即锡伯,为周人之后裔。段部为春秋时郑伯克段于鄢后,逃亡来东北之叔段族人,遂自称部,不敢称国。
古夫余人为伏羲时冬官黑龙氏家族,后羿为其领袖之一。高句丽乃颛顼之后,与此族无关。勿吉即额哲、赫哲、埃斯基摩;句丽人,为伏羲时之葛天氏,居东;挹娄即水龙氏,后分为黑水靺鞨(大水貊)、室韦靺鞨(小水貊),为古蒙古人;与后之蒙古族、渤海人非一族。百济为“北齐之国”,有莘氏;此外,还有烈山氏、有邰氏等炎帝家族,这些氏族均为肃慎之居民,但不同于汉族。因此,可以认为:在三皇时代,三大族系共处东北;五帝时代,则以汉族为主体,本无所谓“中原移殖之民”的。东北地区的民族历史本来是清楚的;而《通史》中则成了几派“乱流”,而且在隋代之前,又把汉族排除在外,当然是“民族——混沌学”了。
回头再看“东北民族势力消长表”,其中的“满洲族”体系则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高句丽——渤海——金——清;只是把最后的“满洲国”换上“民国”而已。这种排列,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之前,由“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和关东军军部共同编造的东北史地框架;在伪满洲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所使用的;至今仍被拿来做为“经典”,真是流毒深广,贻祸百年。难道还不值得警觉么!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肃慎
- 上一篇:魏国忠:渤海“靺鞨”说又添“新证”
- 下一篇:清入关前统御汉官的策略
相关文章
-
11-01明代汉族与女真族的马市贸易
-
03-07孔夫子辨别肃慎人的楛矢石砮什么样?
-
03-07周朝的成周大会上东北人送了哪些贡品
-
02-05靺鞨族的来源与变化-肃慎、挹娄、勿吉、靺鞨
-
02-05辽代汉族及其分布
-
09-27“肃慎族系”观产生原因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