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恭顺走向反叛的王兀堂(2)
2014-11-16 22:26 网摘 张其卓
3611
明朝初年,东北女真三大部之一的建州女真接受招抚,自1423年陆续迁入辽东,驻守边陲,艰苦创业。由于明统治者实施民族压迫政策和近邻朝鲜血杀,建州女真遭受重创,沉寂约百年。自十六世纪中叶重新崛起,建州女真大酋王兀堂就是这期间的代表人物,一位脱颖而出的、被部落公举的、或者说是女真社会因时代呼唤产生的首领。 收集史籍...
王兀堂的第三件事是“揭竿而起”。王兀堂的跪请仅换来开马市,祖先开辟的大片住牧之地却失去了,不用说,这个代价太大了。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安分守法、服从中央,以维护和守御边境的安定,是正德,即“董德”,因而王兀堂的郁闷和怨气只好积存在心里。由于王台和王兀堂都忠顺朝廷,马市开放后、辽东出现了“颇遵汉法”的宁懿状态,即一切按照明廷对少数民族要求行事的局面。但风平浪静之后,并非没有暴风雨,统治者所制造的民族压迫政策,终有矛盾公开激化的那一天。
万历七年(1579)七月宽奠马市上,明边官收买人参,强令减价,女真人不服,明边官大打出手,重伤几十人几致毙命。对此王兀堂依旧采取克制态度,马市上没有形成双方冲突。明廷感到事态严重,在惩治肇事者同时,仍把王兀堂的忍让看做软弱可欺,晓谕他约束各部族不得闹事。并以“不则等以大兵捣其巢矣”相威胁。这威胁切实激怒了王兀堂,违法者反倒理直气壮施淫威,怯懦、甘受凌辱不是女真人的性格,积存在王兀堂心中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王兀堂派使者通报李成梁:“如马法不欲我众人入塞,当开朝京金路及大赏则可,不然者,请以新月之一二日击宽奠、�阳城堡。”马法,是汉语祖、祖辈、老翁的意思,在当时转为女真人对明廷高级官吏的称呼,王兀堂虽然要反叛了,仍然有程序地先通使,对李成梁尊称马法,表现出他内心深处对明边官的敬重,对中央王朝的宾礼恭顺,他是不愿反叛,留下制造动乱罪名的,因而他提出开朝京金路及大赏的要求。这个要求也反映出他对中央王朝心存幻想、抱有希望,假如李成梁能够答应,王兀堂是不会铤而走险的。
王兀堂的要求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作为清河以南直抵鸭绿江的一方边外大酋,明廷竟然没有受封官职(官职是世袭的,兀堂祖上无官职)。做一员明中央王朝授命的少数民族官员该有多么荣耀,有了官职就能得到敕书,有了敕书才能去北京朝贡,同时敕书也是领取朝廷给予抚赏、回赐的凭证。不但如此,去程可带土特产在京交易,回程可购买物品,“借贡兴贩以规利”。朝贡之道北京,犹如金路,是每个女真大酋奢望又渴求的。然而对于没有官职的王兀堂,明廷旨在使用他,像马市上出现的边官掳掠女真人事件,为了平息风波明廷却晓谕他,让他约束各部落,但并不给他应有的名分和待遇。名不正则言不顺,明廷对他太不公平了,太让人心寒,难道老实人就可欺?“殊易我!”(很是轻视我),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呐喊。
李成梁非等闲之辈,他“英毅骁健,有大将才”,1565年以四十不惑之年袭祖辈之职并祖辈累积之功而任辽东险山参将,因剿杀少数民族有功,一路飙升,1570年已出任辽东总兵。此时正当建州女真崛兴,他与王台、王杲、王兀堂同时游刃在辽东舞台上。应该说李成梁骨子里就有仇恨女真人的基因,原因是他的高祖从朝鲜而来(内附而被授以官职),而朝鲜对女真的血杀和女真对朝鲜的世仇却由来已久,李成梁以九十高龄而卒,一生总理辽东防务前后三十年,展开了与女真人难分难解、错综复杂的角逐历史,无数女真人被他征剿,死在其刀下。
2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王兀堂
- 上一篇:孙相适:被消失的詹泰格格
- 下一篇:姜守鹏:刘兴祚事迹补考
相关文章
-
11-16公元1580年的建州女真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