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恭顺走向反叛的王兀堂(3)
2014-11-16 22:26 网摘 张其卓
3611
明朝初年,东北女真三大部之一的建州女真接受招抚,自1423年陆续迁入辽东,驻守边陲,艰苦创业。由于明统治者实施民族压迫政策和近邻朝鲜血杀,建州女真遭受重创,沉寂约百年。自十六世纪中叶重新崛起,建州女真大酋王兀堂就是这期间的代表人物,一位脱颖而出的、被部落公举的、或者说是女真社会因时代呼唤产生的首领。 收集史籍...
毋庸置疑,李成梁对王兀堂的谦卑是很熟悉的,但对王兀堂倾心中央王朝的内向性却不可能理解,其实就是这种强烈的内向性维护着中华民族的统一。他对于王兀堂的合理要求竟然以为言辞倨侮大不敬,当然这只是他的借口,真正意图则在于趁此机会剿杀已经强大起来的建州女真力量,就这样,王兀堂的合理要求被回绝,武装反叛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万历八年(1580)王兀堂统率女真军多次向明岿然大观的军事城堡进攻,均未获胜。
如上所述王兀堂出现在史籍上,约自隆庆六年“孤山献俘”至万历八年战败“遁伏”总计十年左右。史书作者在《王兀堂传》结尾处发出 “数年之间”、“乍贤乍不贤”、“狐埋之而狐掘之,是以无成功”的感叹,也是议论。其意是说,王兀堂侍奉朝廷本来是恭顺的,却又武力反叛,就像狐狸把得来的食物埋了起来(留给自己享用),却又亲手把它挖掘出来(被别人抢去),结果一事无成。站在统治者立场对“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一客观事实是无法理解的。
此时与王兀堂同时称雄的王杲已于五年前被正法,势强的海西都督王台于两年后故去。至此,女真似乎凋零了,隐去了,巨星陨落了,但没有。明万历十一年(1583),时当努尔哈赤二十五岁,从起兵征讨尼堪外兰开始,采用恩威并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方略,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经过遁伏的王兀堂等,并没有消沉,一蹶不振,而是秣马厉兵,修陈固列,重新聚集力量,1588年,在王兀堂之孙何和礼带领下,以精壮之五万兵马,接受努尔哈赤的女真整合,投奔在八旗旗帜下,成为努尔哈赤统一大业的有生力量。
因而可以说,王兀堂是努尔哈赤走上历史舞台的奠基石,是建州女真铸造后金辉煌的先驱。今天我们书写历史,就是给王兀堂应有的地位和评价,告诉今人和后人,建州女真曾有这样一位不可忘却的人物,也给建州女真史添上一抹灿烂的彩虹。
3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王兀堂
- 上一篇:孙相适:被消失的詹泰格格
- 下一篇:姜守鹏:刘兴祚事迹补考
相关文章
-
11-16公元1580年的建州女真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