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将元明时期斡朵里古城推定(4)
2014-12-01 20:22 依兰网 廖怀志
8141
通过考证,对部分学者将元、明时期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牡丹江口西马大屯位置的千斡里古城,推定为位于依兰城北松花江北岸金代迎兰古城之说,予以质疑。
(4)1992年出版的《黑龙江志》第五卷大事记1388年条中记载:“2月2日明廷决定于斡朵里(今依兰以西对岸地方)置三万卫指挥使司”。同时在“1406至1415年”条中记载:“斡朵伦卫(今牡丹江入松花江口西岸马大屯)”。20
(5)1998年成书的《黑龙江省志》第78卷地名录中依兰县条目下记载:“元代于胡里改路旧址设置胡里改万户府,并于依兰镇西部马大屯设置斡朵怜万户府。”21
二、王佩英、赵文东及滕绍箴先生推定斡朵里城为迎兰古城的依据
王佩英、赵文东二作者2009年在《五国城文体暨满族故里文化论坛文集》中发表的《元设斡朵里万户府于迎兰古城志》和滕绍箴先生2010年8月在《清史研究》第三期发表的《“斡朵里”非今“马大屯”考》文章中,否定斡朵里城在马大屯,而是在迎兰古城。依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王佩英、赵文东文章的论证要点:
1、前朝鲜史《龙飞御天歌》记述斡朵里城方位“未足可信”。
2、故元鲸海千户言斡朵里等三万户府间距离里程“错误入史”。
3、马大屯现存古城遗址为伪满时期炮垒围子。
4、马大屯找不到古城址。“风口”之说解释不通。
5、介绍迎兰古城特殊地理位置及出土的文物。
6、强调元、明、清的松花江左岸干道上迎兰古城的枢纽作用。
7、用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和清代三姓通往吉林乌拉、通往宁安驿站证明迎兰古城的枢纽地位。
滕绍箴文章的论证要点:
1、马大屯处于经济边缘化会地,非物流走向枢纽。
2、马大屯非古城遗址。
3、对“斡朵里”本意“风口”说质疑,并提出“马嚼子”新说。
三、斡朵里城在依兰县马大屯的结论不可否定
斡朵里古城非马大屯而在迎兰古城之说,虽然此说法推定了斡朵里城地理位置并没有离开依兰县,而只是在松花江江南江北范围内,但却南辕北辙。仅凭“零散”的证据拼凑,主观臆断的理由试图改变从明代就有文献的明确记载的斡朵里、胡里改、桃温三个三万户府自然形成的部落所居地点,我认为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但就王佩英、赵文东及滕绍箴先生提出的论据提出我的看法:
1,明代中、朝历史文献对确定斡朵里城地理位置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我国历代留下的各种文献是了解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地方文献则是关于本地区自然的社会的着述和资料。《元史地理志》是记载区域地理的重要文献。《元史地理志》虽记述简略,但却首次将斡朵里等万户府的建置载入史册。
《明实录。太祖朝》属于编年史记传史类的史料文献,较详细记载了千朵里万户府距其它万户府的里程。“自佛出浑至斡朵怜一千里,斡朵怜至托温万户府一百八十里,托温至佛思木隘口一百八十里,佛思木至胡里改一百九十里……”22,这一记载论述应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原元朝鲸海千户猛哥贴木儿等三人从东北女真回京,讲述了斡朵里、胡里改、托温三个万户府间的距离。
4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斡朵里城
- 上一篇:论肃慎族系诸称谓的关系及勿吉的来源
- 下一篇:满族第一发祥地斡朵怜故城遗址的发现
相关文章
-
12-01满族第一发祥地斡朵怜故城遗址的发现
-
12-01董万仑:努尔哈赤先祖谱系研究
-
12-0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陵南城址
-
11-30火柴,曾是抚顺百货系统的主要大商品之一
-
11-30抚顺百货业是什么时间兴起的?
-
11-30著名的抚顺西露天矿是怎样形成的?
-
11-30千台山的传说
-
11-29《龙凤旧事》之抓蛐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