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对将元明时期斡朵里古城推定(6)

2014-12-01 20:22 依兰网 廖怀志 3631
通过考证,对部分学者将元、明时期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牡丹江口西马大屯位置的千斡里古城,推定为位于依兰城北松花江北岸金代迎兰古城之说,予以质疑。


  3,元明时期没有在迎兰设驿站的记载

  元朝为了巩固其统治,适应当时的政治及军事的需要,加强中央同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营和联系,在东北地区设立了多条驿道。从元大都(北京)至东北的驿道,要从西详州(今吉林农安东北六十里的万金塔古城)中转,有北行、东南行、东北行三条驿道。经过三姓地区是从西祥州东北行经塔海万户、给里宾至奴儿干东征元帅府的驿路。从西祥州到胡贴罕站(通河县大古洞村)以东驿站名《析津志》和《经世大典》均失载。失载的驿站正是依兰一带的驿站,因此,不但迎兰古城无记载,斡朵里站亦无记载。25明朝在统一东北、建立都司、卫所地方政权的同时,积极恢复和建立东北水陆交通驿站。这些驿道主要有: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纳丹府东北陆路、开原西陆路、开原北陆路、海西西陆站、海西东水陆城站。

  海西东水陆城站,陆路从底失卜站(双城市石家崴子古城)出发,沿松花江、黑龙江下游西岸的四十五个驿站东北而行,到满海站(俄罗期莽阿禅屯)。其中第12站为克脱享站(通河县大古洞村),13站为斡朵里站(今依兰西马大屯),第14站为一半山站(依兰且舒乐村),第15站为托温城满赤奚站(今汤原县香乐镇东北六里的固木纳城)。把斡朵里站标为马大屯的有王锦厚、李健才《东北古代交通》、桑树森《黑龙江古代交通史》、候长纯、郑成龙《黑龙江航运史》、李健才《明代东北》、李治亭《东北通史》、薛虹、李树田《中国东北通史》等。上述这些东北历史名着,均认定斡朵里驿站设在马大屯。

  4,迎兰古城为金代废弃古城,在迎兰设妙嘎山站是在清代。

  在东北的历代古城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金代古城。几乎每个市县都有。据文物调查统计,黑龙江省境内金代古城就有198处。依兰境内有五国头城、土城子、迎兰、临江等9处26,《依兰文物》志仅记载了上述4城。

  迎兰古城并非是新发现的古城。1988年就已载于《依兰县文物志》。而且迎兰古城为金代古城早有定论。王佩瑛、赵文东文章用很大篇幅介绍迎兰古城文化内涵,说明不了迎兰古城就是300年后的斡朵里古城。

  在迎兰乡所在地设驿站是在清代,据《吉林通志》卷五十七、武备志八、驿站载:“乾隆二十七年(1762)奏准阿勒楚喀三姓递送公文z远,在松花江北岸黑龙江地方设佛斯亨站、富拉珲站、崇古尔库站、鄂尔果木索站、妙嘎山站”27。从《吉林通志》记载可知,在松花江北设妙嘎驿站是吉林将军恒鲁向清廷奏准,于1726年设立的。用300年后才设立的清代妙嘎山驿站来论证妙嘎山驿站就是元明时期的斡朵里驿站,我认为有些牵强附会。

  5,海西东水陆城站至三姓地区是以水路为主。

  元代和明代驿站以其交通路线所经和交通工具不同,分别称为陆站、水站、牛站、马站、狗站。即所谓“凡站,陆则以马,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其给驿传玺书,谓之铺马圣旨”。28在明代东北的6条驿道中,唯有通往奴尔干都司的一条驿道被称为“海西东水陆城站”其余5条驿道均为陆路驿道。海西东水陆城站从吉林市北流松花江乘船顺水而下,尤以水路为顺利。可直达黑龙江下游地区。“由于内河舟辑便利,乘舟安全舒适,运载能力大,胜于陆行骑马、乘车,明进官员往返奴尔干多走水路,全程5000余里。”29明朝钦差大臣太监亦失哈从明永乐九年开始,为“护驿和”安抚边民,曾十下黑龙江下游地区,均从海西东水陆乘船往返。从而可证实,在元代海西东水陆路城站主要以水路为主,经三姓地区更是如此。海西东水陆城站第5站伏答速城站,第6站海留站,第7站扎不刺站均在松花江南岸。至木兰县、通河县的第8站,伯颜迷站至第12站克脱亨站(通河县大古洞村)改为松花江北岸。至13站斡朵里站为松花江马大屯。第14站越过胡里改万户府,花舒乐河屯设一半山站。马大屯北距松花江付家通南岸仅5里,并不很远。可以看出,海西东水陆城站在经过木兰、通河、依兰地区时均走水路,所设驿站均靠松花江岸。所以才有水陆城站之称。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斡朵里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