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满学研究与当代满族的关系(3)

2015-01-25 08:36 《满族研究》2007年第1期 佟悦 2214
针对满学研究“厚古薄今”的偏向,作者提出满学研究应增加现实的色彩,使之变得更加丰满。


  二、满族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落实,满族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回归,辽宁等地满族自治县的陆续建立,清史、满学研究的蓬勃开展、民族旅游文化活动的升温,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这一过程的深化和拓展。于是,在一些满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出现了一些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关的新的满族特色文化现象,并发展为新的民族风俗。

  最有代表性的是“颁金节”。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些满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陆续建立本民族群众性联谊组织。如沈阳、大连、辽阳、抚顺、丹东、承德、广州、兰州、成都、荆州等城市,都成立了满族联谊会一类的组织,还有很多城市也在着手筹建。这类组织,是在当地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以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为主旨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日(或前后),举行“满族共同体命名”的纪念活动,因为在清入关前天聪九年(1935)的这一天,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传谕,将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在这项纪念活动成为各地满族组织(包括各满族自治县政府)的共同行为时,一些地方的满族人士提出应将此日设定为满族的节日,并以“诞生”的满语词干音译“颁金”来命名。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从80年代末开始,沈阳等地的满族联谊会便正式开始使用“颁金节”这一名称,并得到全国满族广泛认同和各级民族行政管理部门允许,中央、地方的一些新闻媒体在有关报道中也相继使用这一名称,于是“颁金节”做为一个新的民族节日载入当代中国满族史册。近十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农历十月十三日前后举行有组织的活动,并有政府有关官员应邀出席,除联欢庆祝集会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正在成为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满族节日。

  其实,“颁金节”并非满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延续,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民族习俗。我们在清代文献中,找不到有关官方或满族民间在“命名日”举行礼仪活动的相关记述,说明这本是满族历史中并不存在的“节日”,而在当代由于以热心本民族事业成员的推动,得到大多数族胞及各地满族组织的认同,并取得了官方同意和其他民族的认可,这对于现代以来没有独有民族节日的满族而言无疑是一个具有长远影响的创举。

  另一方面的例子,是近些年来方兴未艾的满族人续修或新修家谱的热潮。由于满族敬祖习俗及八旗户籍制度、继承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定期修纂家谱(族谱),本是满族人传承已久的民间习俗。在清代,大多数满族家族都存有多年递修的族谱。民国以后,由于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许多满族家的修谱活动中断,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G”期间,相当多的满族人家不仅不能再继续修谱,而且还把珍藏多年的老谱当作“封建迷信”、“四旧”的产物销毁,以至于在1980年前的近20多年中,几乎不再有满族人家重修新谱。

  修纂新家谱也是在与前述设立“颁金节”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的。当时一些具备一定条件的满族家族,结合国内学术界研究清史、满族文化热潮的兴起,开始在整理和利用历史遗留家乘谱牒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家族成员的现实材料加以汇集、编辑,通过自行筹集经费印行面世。近年所见者约二十余种,印象较深者如:《凤城瓜尔佳氏四修宗谱——北红旗关姓宗谱书》(关继贤主编,1988年印行)、《佛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家谱——海城关氏四次续修》(景泉等编修,2000年印行)、《傅氏谱书》(傅恩成主编,2005年印行)等等。除家族谱书外,尚见有汇集满族某一姓氏谱系资料的。较著名者如《马佳氏宗谱文献汇编》(马熙运编著,1995年)、《董鄂氏族史料集》(席长庚编著,1998年印)、《满族佟佳氏史略》(佟明宽等编,2001年印行)等等。

  这里所举的满族新家谱,都是一个家族的成员为本家族或者本姓氏收集整理编印的,而且都是由家族成员集资或筹资,做为非卖品主要分发给参与修撰的族内各支系,不包括正式出版发行的资料类或研究类满族家谱汇编及相关印著。我们之所以要把这些新修家谱作为当代满族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因其与旧式家谱有显著不同。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当代满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