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抚顺知青

抚顺知青

王维俊:一把烟籽儿

2015-02-01 18:50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1759
抚顺知青记忆  我下乡插队的第二年,学会了抽烟。不是我自己非要抽烟,实在是“被逼无奈”,那时候回城探家,已经上班的同学老是拿出烟来让你抽,时间长了不好意思老抽别人的,也就买盒烟互敬,一来二去,烟就练成了。 这是一个原因;第二呢,我下乡的时候农活学的较快,是个硬劳力,队里派我跟车,...
抚顺知青记忆
王维俊:一把烟籽儿 图1

  我下乡插队的第二年,学会了抽烟。不是我自己非要抽烟,实在是“被逼无奈”,那时候回城探家,已经上班的同学老是拿出烟来让你抽,时间长了不好意思老抽别人的,也就买盒烟互敬,一来二去,烟就练成了。 这是一个原因;第二呢,我下乡的时候农活学的较快,是个硬劳力,队里派我跟车,冬天送粪,秋天拉粮,夏天蹚地,春天打垄,跟着车老板,不时把烟荷包递过来,让你卷一颗老旱烟,真的不好拒绝,向贫下中农学习嘛,慢慢的就学会了卷旱烟。

  插队地方的的旱烟有名字,叫“蛤蟆癞”,不知为什么叫这名。这烟长不高,叶子有巴掌大小,厚厚的,到了秋天割(音:ga)烟的时候叶子还是深绿色的,怎么晒也是绿的,可能因此得名?就是把它搓碎了,也感到像茶叶似的,直闯手。卷上一颗,吸上一口,齁辣,还有一股臭哄哄的味儿,噎在嗓子眼儿下不去,直呛得涕泪横流,丑态百出,把车老板乐的拍膝打掌,屁滚尿流。我也纳闷儿,这里的老农男男女女都会抽烟,最小的六岁就会抽,问其原因,都说不抽烟就会得癔病,不知是不是真的。

  时间一长我也习惯了这“蛤蟆癞”,下地的时候到老乡家的烟地里掰几片烟叶,放在灶门口烤烤,搓碎了,往兜里一装,把信纸裁成两指宽的条,就可以卷烟了。我们还有信纸可用,老乡可就难了,孩子们的旧课本、作业本、旧报纸、都成了卷烟纸。更有甚者,连毛选四卷、毛主席语录那小红宝书,都卷烟了。刚下乡的时候我们看到老乡都背个装红宝书的小袋儿,我们想,还是贫下中农觉悟高,下地都不忘学习毛泽东思想,直到我看到他们把毛主席语录的红宝书扯成一条条卷烟纸。才如梦方醒,问他们,回答老有意思了,“毛主席语录随身带,随时随地看起来。学完卷烟不浪费,化在血里传后代”!说是把毛泽东思想都融化在血液里了。当时在文G时期,真有点儿那个。面对贫下中农的举动,我们不敢说三道四,但我们也不敢去学他们,否则便会招来不测。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