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亭:清朝踟蹰不前的汉人汉文化
2015-02-07 10:52 徐亦亭博客 徐亦亭
3588
兴起于东北的少数民族满洲入关后,使明清之际汉人汉文化中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以及本来可以向近代民族发展的民族文化,遭到满洲贵族统治者民族压迫下的无情扼杀。
汉族源流之二十三
清朝踟蹰不前的汉人汉文化
作者:徐亦亭
徐亦亭 1942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副编审。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等。参加《辞源》修订并撰写贲、贵等10个字头140多条辞目,已于1988年出版。由其实际组稿和编纂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获辽宁省1994年图书一等奖等。现已出版学术专著有《汉族源流概说》等。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产生较好反应的主要有《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等。
目前,除继续汉族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及撰著外,正在对少数民族教育史进行研究,并已发表了一些文章。
清朝是以少数民族满洲为主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清朝的封建中央专制政权,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来以儒家理论和道家学说互补而为封建统治者治理驾驭人民传统思想为内涵的,汉人汉文化陷入了踟蹰不前的局面。
明清之际再度繁荣昌盛的汉人汉文化,中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在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出现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明朝形成和出现的城市市民,则标志着汉人汉文化已经开始走上近代民族的发展之路。兴起于东北的少数民族满洲入关后,使明清之际汉人汉文化中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以及本来可以向近代民族发展的民族文化,遭到满洲贵族统治者民族压迫下的无情扼杀。
一、艰辛维系的清朝汉人汉文化
清朝统一的社会和稳定的经济,客观上也为有着悠久深邃的传统思想、博大精深积淀的汉人汉文化的艰辛发展壮大,为日趋频繁的汉人汉文化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以其互相促进提供了政治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专制制度,毕竟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汉人汉文化的发展壮大。
1、清朝汉人汉文化的人口增长
清朝迅速增长的人口,是反映汉人汉文化发展壮大的一个侧面。应该说清朝是汉人汉文化的人口发展较快的时期。
例如,明朝初期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当时以汉人为主的全国在册户口为16052860户,人口为60545812人。到万历六年(1578),以汉人为主的全国在册户口为10621436户,人口则为60692856人。可见在明朝的近200年间,汉人汉文化的人口增长率并不太大。
而清朝在满洲入关后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汉人为主的全国人口是2亿另599多万。到道光二十九(1849),以汉人为主的全国人口就达到4亿1289万6649人了。在短短的不到100年间,人口增加了2亿另690万多,约增长了一倍多。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朝汉人汉文化的发展。
满洲入关后,清朝前期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汉人为主的全国人口已经是2亿另599多万。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汉人为主的全国人口则达到3亿另126余万。到道光二十九(1849),以汉人为主的全国人口就达到4亿1289万6649人了。清朝在不到100年,汉人汉文化的人口增加了2亿另690万多,约增长了一倍多。
2、清朝汉人汉文化共同地域的扩大
汉人汉文化发展壮大的另一个反映是,汉人汉文化活动的共同地域扩大。清朝统一中国后,多民族封建中央政府加强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联系,注重汉人汉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从而拓展和扩大了汉人汉文化发展壮大的共同地域。
(1)东北发展为汉人汉文化的共同地域
东北地区历史上主要生活着通古斯语族的肃真等古代民族,中原汉人汉文化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进入东北。
满洲入关后,本来仅有寥寥数万的满洲男丁,纷纷进到北京和中原各地,统治几亿汉人和其他民族。为此,清朝满洲贵族统治者就一方面极力扩大满洲八旗编制,不断地将东北地区的锡伯、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部,称作“新满洲”而编入满洲八旗,从而增加北京和各地的驻防八旗。如北京的满洲八旗,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时达到676个佐领,比入关前增加了一倍多。
另一方面,清朝初年由于对汉人汉文化执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大量地圈占中原汉人的农田和土地,致使河北等中原各州县的汉人“庐舍田园,顿非其故。”很多地方出现“父子流离,哭声满道”的惨状。关内如山东等很多地方,有许多农民不得不逃离家乡躲避到东北去垦种。
其实,很久以来东北地区早已是汉人和满洲、蒙古等多民族的杂居地区.按照《满文老档》所记载的:“八十万尼堪(满语音译,指明国、明人之意),四十万蒙古,三十万女真。”准确地反映出后金天命元年(1616)前,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景。满洲入关后,在八旗进入北京和中原的同时,清朝统治者又将一批又一批的汉人汉文化,迁移到东北各地垦殖拓耕,这尤其对黑龙江、吉林等地区的开发,以及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1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杨中宇:锡伯族的春节
- 下一篇:满学研究与当代满族的关系
相关文章
-
11-16努尔哈赤破抚顺城后俘获汉人如何安置?
-
11-01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下)
-
11-01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上)
-
12-28董万仑:华夷、华夏、汉人在东方
-
12-17皇太极为啥重用汉人
-
01-18满洲“汉文化”化与接续中华文明之统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