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和于溥洸先生的一段“忘年之缘”
2015-02-09 08:55 抚顺7000 王尧
4715
忆我和于溥光先生的一段“忘年之缘”王尧于溥光先生(1926-1994),1926年生于新宾县,是我市蜚声国内、享誉亚洲和世界的一代书法巨擎。他的草书造诣已达化境,其书作纵横捭阖、潇洒飘逸、神采飞扬、独树一帜,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为博物馆、纪念馆珍藏,被碑林刻碑上石者甚多,其墨宝遍...
忆我和于溥洸先生的一段“忘年之缘”
王尧
于溥洸先生
于溥洸,名振民,别名白翁,男,汉族,辽宁新宾人,1926年5月生。幼承父训喜习书法,起涉于汉隶,继学颜、虞等唐楷,后多写行草书,临习“二王“、怀素以及晋、唐、宋、明诸家碑帖,书作笔势舒展,神采飞扬,自具风貌。中年学古隶于宁斧成,借鉴秦隶,汉简、瓦当等,所作典雅多姿,古朴苍劲,富金石意趣。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在专业报刊发表。1982年和1985年先后在日本和人书法展览。开封翰园碑林选其草、隶书作品刻石十余块 ,国内外诸多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出版《草书知识辨韵歌》、《隶草击总理诗》、《书法字画四联》等。发表《草书漫谈》、《谈王羲之圣教序行书的特点》等文。
于溥洸先生(1926-1994),1926年生于新宾县,是我市蜚声国内、享誉亚洲和世界的一代书法巨擎。他的草书造诣已达化境,其书作纵横捭阖、潇洒飘逸、神采飞扬、独树一帜,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为博物馆、纪念馆珍藏,被碑林刻碑上石者甚多,其墨宝遍及韩、日、加、英、法、德、意等众多国家、港澳台与祖国各地区。27年前,我有幸与这位德高望重的书法界巨擎有过一段“忘年之缘”,深深仰慕老先生的品德和为人。
1988年秋季的一天,主持厂团委工作的我接到了抚挖配件公司工会发来的请柬,请我参加抚挖配件公司职工书画大赛的颁奖仪式。当时,抚挖配件公司是抚挖厂的二级公司,但也是荟萃了全厂文艺和体育群星的单位,工会主席是我厂才华横溢的老前辈、五六十年代驰名抚顺的“名嘴”李汇瀛主席,在他的领导下,配件公司的文体活动成为全厂的旗帜,也出现了一批热爱书法、颇有功力的业余创作群体。接受邀请后,我立即从新厂区赶到了老厂配件公司的贵宾室。
贵宾室里已莅临了二十几位老、中、青贵宾。
李主席给我挨个介绍了诸位书法家,并着重介绍了众星捧月之中端坐着的于溥洸先生,告诉我说这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师。于溥洸先生立即谦和地站起身来与我握手,并谦辞不敢当此过誉。于先生身材高大,白发整齐地梳理着,稍微有些谢顶,细眉长目,面如古月,亲切慈祥,与晚年的张学良将军有几分神似。大家寒暄攀谈了一会,李主席提议拜请在座的各位书法家泼墨赐宝,大家欣然应允。
霎时间笔墨伺候,书法家们就各拟名句妙词现场书写。我记得于溥洸先生写了“壮志凌云”这四个大字,隐隐有奔雷骏马之姿,龙腾虎跃之势。李主席也让我代表厂团委写一幅以表贺意,这可让我诚惶诚恐。书法界里有句行话叫“登堂而未入室”,我这个业余里的业余爱好者,别说“入室”,连“登堂”也算不上。但事到临头,仗着在小学时老师和父母教过几天大楷,也只能红着脸写下了两句:“爱我抚挖永不悔,碧海青天夜夜心。”
上一页1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王尧
- 上一篇:怀念原抚挖厂老厂长、老红军刘斌同志
- 下一篇:王尧:谈谈对“抚顺7000”网站的感受
相关文章
-
03-25抚顺劳动公园,永远的依恋
-
03-11记载了母爱的衣裳
-
03-07王尧:秋光里的六弦琴
-
03-04永远赏心悦目的青春之舞
-
03-02黏住了岁月的老歌
-
02-27婚礼的变迁,记忆里的温暖
-
02-20难忘所向披靡的“老跤王”
-
02-16回味那些难忘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