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婚礼的变迁,记忆里的温暖(3)

2015-02-27 21:13 抚顺7000 王尧 1830
婚礼的变迁,难忘的温暖王尧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咱们东北的婚礼向来是极其隆重的。它凝聚了父母、长辈和亲友们满满的祝福,也是大家用绵薄之力表达心意、彼此来往,共同为新人构筑的暖巢贡献一点“实物基础”的机会,更是新人感恩、送谢的过程。回顾这些年来耳闻目睹,自己策划、主持过的婚礼,...


  头几年,婚礼越发奢华、新潮。各种婚礼“款式”变得花样儿翻新,像个大拼盘。新潮的“教堂式婚礼”、“露天草坪婚礼”,据说还有新娘进门儿“踏火盆”、新郎用秤杆“掀盖头”的“复古式”婚礼习俗也重现了,婚礼好像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了。但不变的是:父母不能“包办婚姻”,但要包办婚事。有些婚礼办得越来越像豪华晚会了,新郎新娘这对儿“主演”的婚纱照就得花费几千块钱,房子、私家车要备好,婚礼的头车要越高档越好,迎亲的车越多越好,摄像师一个不够,两个以上才够排场,照相师也得请个专业的,新人的信物得有戒指、项链或者名表,婚礼现场的布置装潢要越豪华越说明“实力”,婚礼主持人一个不行,还得聘个男女一对儿主持的,越有名气越好,“腕儿”越大越好,哪怕到哪儿都是千篇一律一套词儿也行。婚礼的礼金也逐渐抬升,少了200、300元都不好意思出席婚礼喝喜酒了,金钱味越来越浓,人情味越来越薄。其实,孩子们的日子要靠他们自己过,生活要靠他们自己打拼,亲情和友情要靠他们的为人日积月累。尽管当父母的舐犊情深,“扶上马送一程”无可厚非,可你能管到什么时候?眼前的奢华岂不是孩子未来的负担?嫁妆、婚礼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一个“钱袋子”。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不管是嫁女还是娶妻,都是一道关。但家长们宁可向亲戚挪借也要把儿女的嫁妆、婚礼弄得有点档次。“福由儿女享,债由父母扛”。回想起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儿女应感恩啊!

  可喜的是,最近一、两年,本地的婚礼渐渐走向了简约:车队够用即可,亲友们基本都直接到酒店。酒席的标准量入而出,男女双方家长和孩子大都选择中档婚宴消费。婚礼庆典过程有个20多分钟即可,乐队被音响代替,也无须主持人絮絮叨叨唯恐说不到、不煽情,越简单明快越好。以往亲友、同学婚礼上相聚喝得天昏地黑,草根歌手站在凳子上喝着啤酒唱着嗨歌,音响震耳欲聋,震得人们什么都听不到的场面不见了。参加婚礼的亲友们更珍惜这难得相聚的时光,都希望好好说会儿话,唠唠家长里短。既隆重热烈,又节俭集约,这可能是将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们愿意选择的、真正有“文化内涵”的婚庆形式。

  回想自己在工厂时主持婚礼,有个现在想起来心里都热乎乎的真实的笑话。那是给青年文艺骨干小孙主持婚礼,他是吉他手兼流行歌手,每年“厂团委春节联欢会”这个品牌活动的台柱子,新娘子我也熟悉。那天乐队的乐手、“歌星”、“舞星们”都到齐了,大家尽情发挥,把压箱底的本事都拿出来了,我那天也有如神助、口若悬河,把婚礼“搅合“得像场联欢会。晚上散了戏,大家到新房接着喝酒,我喝多了就迷迷糊糊被搀到屋里躺下休息。半夜醒来一睁眼,我正躺在新郎新娘的大床上,小孙和新娘拿着蘸了水的手巾板在床边坐着。一看表,我的天,夜里十二点多了!还有四、五个朋友都耷拉个头靠在沙发、椅子上打盹,看我喝醉睡着了谁都没走,小孙和弟妹也守着我,就这样把他们的“洞房花烛夜”过了一半!小孙和小弟妹还直劲儿安慰我没事儿。

  后来我们见面聊起了当年,还知道小弟妹给小孙生了个男孩。小孙还说:“大哥,得感谢你呢,那是当年你这个大团委书记给我压的床呢!”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王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