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了初三,开始有书法了。教书法的老师是一个姓赵的男老师,如果我没记差的话,老师的名字叫赵鸿钧。是地地道道的抚顺本地人,住在龙凤的城乡结合部,每天骑车上下班。瘦高个,刀条脸,高鼻梁,小眼睛,皮肤有些黑。说话瓮声瓮气的鼻音很重,底气很足。穿得很朴素,人民服有些旧。第一堂课见我们都没准备书法的用品,(那时候不像现在,开学就发了本学期需要的教材)有些不高兴,脸有些阴沉。“今天就这么地了,明天都要准备好毛笔、墨、砚台和大楷本儿,还要准备一本字帖,要买《柳体玄秘塔》,记住喽,别毛楞三光,扬得二怔地买来别的,我再强调一遍《柳体玄秘塔》,”说着绾了绾袖子,在黑板上写下了五个大字。字写得漂亮,我们交口称赞。
那时候毛笔也就一毛钱一支,墨两毛钱一块,砚台不大,不到一块钱,字帖一元二,有些同学还是买不起。要知道那时候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才九元钱,再加上纸笔砚磨的花费,每个学生十多元都挡不住,那是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呀。再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有了老师要求的书法用品,对没准备好的,老师个别问问情况,不急不恼,也不批评。他也知道,一元钱对困难家庭的孩子来说,还是挺大的负担。他对大家说:“没有毛笔的请举手,好,下堂课我给你们带笔来,你们大家先互相串换一下,咱们开始上课。”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