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抚顺知青

抚顺知青

于成林:那两间房—上山下乡居住的公寓侧记(3)

2015-05-05 11:02 抚顺七千年 于成林 908
这,就是我们上山下乡时男生居住的公寓,郭大村前一座两间陋室,原为四间磨米房,分出了一半,为我们居住公寓,成为我们起居、用餐、议事的地方。


  时而,我们也在这里比划比划,太极不太极,武当不武当。时常还哼几句小曲儿,很业余,依依呀呀,稀疏平常,登不上大雅殿堂。

  更有情趣的是:聆听树上小鸟叽叽喳喳,伴随手中思乡的胡琴,支支嘎嘎做响,郎里哏郎-郎里哏郎——, 自在逍遥、令人心驰神往。

  闻听上工的钟声一响,地里的劳力就冲出自家的篱笆墙,像勇士一样,浑身充满了力量。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年复一年,享受乡间平淡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

  他们总是那样的从容,恬淡,朴实,徜徉。不经意间,抬头仰望,

  发现一双燕子绕梁;仔细观望,它们已在梁上筑巢,把家安上。

  噢,它们也看好了这个地方!豪无懈怠的飞来飞去,终日奔忙,洋溢着希望。每天都欢欢乐乐,叽叽喳喳,也不知演奏的是什么交响。

  青年点没有什么装饰点缀,只有两口大缸。外屋饮水缸,门口泔水缸,把里外屋妆点得也很漂亮。泔水缸是给发哥的小猪积攒的口粮。

  啊!可爱的两间房,温馨的公寓,别墅一样。

  两间房,一铺炕,间壁砌在正中央;

  二门开在间壁上,门帘挂在门楣上;

  卧室土炕不够长,间壁砌个“Z”字样;

  个子要比炕宽长,炕稍加个弯子炕;

  入住之后对对号,待遇还是我来享。

  啊,两间房——我们自己的家,真是豁然开朗。室内没有花卉布置,也不是谁别出心裁,把一个萝卜吊在棚顶,萝卜根冲上,叶向上长,填点水,像吊篮一样。真能酌磨,说是开出花来,绿叶花黄——会带来吉祥。

  夏天吊个棉门帘,是两间房的奇异现象,棉门帘忠于职守,饱经夏署冬霜,始终不离岗。不知道为什么?锅灶里的炊烟,总不情愿地往炕洞里走。铁匠炉退役的风箱,哪条板缝都透亮儿。用牛皮纸糊上,也没有大的起色,只有小老鼠时常光顾那里,闲逛。

  风箱工作起来,呼达呼达的直响;一直不紧不慢,懒懒、洋洋。

  用劲大了,烟往外窜,大尾巴灰飞来飞去,无遮无挡。

  用劲小了,火苗没劲,不爱开锅,真是无奈、颓丧。

  忠奎采摘了许多‘哗啦啦’桔杆,我信手拆了一个尼龙绳网兜当线,编了两个盖帘,把敞口的饭盆盖上,看上去也很装璜。

  炊事员是我们自己轮流做庄。女生当值的时候,把棉门帘严严的遮挡,

  实在不好意思,窥视我们恶卧的模样,害怕柴烟熏着熟睡的小伙,损害大家的健康。

  我们很少有油吃,往往用锅铲起大饼子,手心都会磨破。同学们最钟爱的小吃,就是高粱米饭锅巴,这个小食品,是那个年代唯一的。

  每天都期盼收工早一点,早一点奔向厨房,抢得先机,就有口福把饭锅巴分享。

  吃饭时,往往凑齐了,我们十个人围座一桌,劳劳闲嗑,只有在这个时候欢聚一堂。这是一个学生课桌,两条板凳,面对面坐,只能挤坐六个同学。早来的坐着,晚来的站着,还有一盘土豆丝摆上课桌,厨房还有白菜汤一锅。

  李平大姐很有样,记得每次她都站着,自动的往来,传饭——盛汤,厨房——课桌,不是她个子丁香,够不到桌,实在是高风亮节。

  有一次她给我盛汤,顺嘴不知道嘟囔个什么,我有点不高兴了,接碗时,手轻轻的一歪,溢出的汤,把她手烫了。这一细微的动作,她看着了,但她没有责备我,还不在意地笑了。

  后来,我和长春参军了。告别两间房的前两天,发哥把已过百斤的小猪了结了,扛来了半个瓣,还带着个猪尾巴,说是给大家乐和。

  同学们紧紧张罗着,用高粱米兑换了一点白面,蒸了花卷好几大锅,备用给邻点前来送行的同学。花卷蒸得金黄、金黄的,好像绽放的花朵,笑的那么开心、那么欢乐、那样心花怒放。

  噢!别误会——碱大了。

  夜幕降临了,同学们还依依不舍。祥光说:林子今天睡我的麻花被窝,

  这里暖和,可以把温度留这。话虽不多,亲切——再亲切不过。

  我时常想起那乡间生活,一切一切,留下了许多回味无穷的欢乐。

  2015年4月7日星期二
该文章所属专题:于成林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知青  

文章评论